化學反應原理

反應式、化學反應式平衡、化學動力學、催化反應

3D 有趣實驗:點燃方糖

3D 有趣實驗:點燃方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教育系 周金城副教授

前言

用鑷子夾起方糖直接在火源上加熱時,會發現方糖會出現變黑和熔化的現象,但不易燃燒起來。若將方糖沾上鹽巴或紙片灰燼後,用鑷子夾起方糖直接在火源上加熱時,會發現方糖比較容易被點燃起來。方糖放在鐵湯匙上直接在火源上加熱時,當方糖全部熔化成液體時,再持續加熱,最後仍可以觀察的方糖被點燃的情形。顯示方糖本身可燃,加入食鹽或紙張灰燼可以幫助更容易燃燒。

方糖是白糖粉末壓成正方體的形狀,是一種蔗糖 (C12H22O11),這糖加熱燃燒的反應式如下:

C12H22O11 + 熱 → 12 CO2 + 11 H2O

實驗影片

3D 有趣實驗:燃燒的方糖,上傳 Youtube 網站,

3D 有趣實驗:微型水火箭

3D 有趣實驗:微型水火箭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教育系 周金城副教授

前言

本實驗是利用食用醋和鎂帶化學反應產生氫氣,再將空氣與氫氣大約以 5 比 2 的比例裝進微型水火箭(此時氧氣與氫氣的比例大約是 1 比 2),此時微型水火箭中仍有約一半的體積是水。利用電子打火機的點火裝置改造的點火器,讓微型水火箭裡的混合氣體點火爆炸產生壓力,將水向後噴出,因此微型水火箭向前飛出,這就是水火箭的發射原理。

74036_eq

實驗影片

3D 有趣實驗: 微型水火箭,上傳 Youtube 網站,

3D 有趣實驗:棉花加壓點火燃燒

3D 有趣實驗:棉花加壓點火燃燒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教育系 周金城副教授

前言

棉花加壓點火燃燒是利用加壓筒對空氣瞬間加壓,讓加壓桶內的空氣溫度上升,此時加壓筒內的氧氣濃度也跟著提高。當加壓筒內的溫度上升,再加上氧氣濃度提高,兩個因素幫助棉花在加壓筒內氧化燃燒。

實驗影片

3D 有趣實驗:棉花加壓點火燃燒,上傳 Youtube 網站,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下)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下) The misconceptio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 (I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邱智宏教授

連結: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二、碳酸水溶液中的反應

上面的例子發生在家庭的藥箱裏,接下來轉到廚房的冰箱中最常看到碳酸飲料,為了簡化討論,將添加的色素、香料及甜劑均排除,僅探討碳酸水溶液,即將 $$\mathrm{CO_2}$$ 溶在水中的反應。儘管 $$\mathrm{CO_2}$$ 溶在水中後會有微量的碳酸、碳酸氫根及氫離子產生如下:

$$\mathrm{CO_{2(aq)}+H_2O_{(l)}\rightleftharpoons H_2CO_{3(aq)}\rightleftharpoons H^+_{(aq)}+{HCO_3}^-_{(aq)}}$$ (式-3)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自發性反應的迷失(上) The misconception of spontaneous reaction (I)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邱智宏教授

在普通化學的課本中經常提到:一個化學反應的自由能變化量 $$(\Delta G)$$ 若小於 $$0$$ 時,則稱此反應為熱力學上能「自發性」反應的方程式(a thermodynamically spontaneous chemical reaction),反應有利於往生成物的方向移動。

但是此一自發性(spontaneous)的名詞,常造成學生認知上的迷失,誤認為這類反應不需外力的引導便能「即刻」的進行,事實上,生活四周便有許多反應的自由能小於 $$0$$,而反應物卻仍能穩定存在而不發生變化,有學者稱此類反應為動力學上的偏穩態(kinetically metastable),若無適當的誘因引發下,則此類反應仍能維持不反應,因此 $$\Delta G<0$$,僅為反應能即刻發生的條件之一,本文以大家耳熟能詳的雙氧水溶液及碳酸飲料為例,說明此二者均為動力學上的偏穩態,並澄清自發性反應並不一定能立即反應的概念。

3D有趣實驗:廚房裡的科學—膨糖

3D有趣實驗:廚房裡的科學—膨糖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系 教學碩士班宋

前言

「糖」是廚房中常見的調味料,煮甜食、烹飪調味都少不了它;「小蘇打粉」除了做糕餅烘焙用之外,也是廚房裡清潔的好幫手。本實驗以糖為主角,將糖加入適量的水之後煮成糖漿,再加入小蘇打粉,使糖漿膨脹成固體狀的「膨糖」。

實驗影片

3D有趣實驗:廚房裡的科學—膨糖,開啟YouTube影片後,若設備允許,可以開啟最高解析度。右下角可以選擇2D或開啟3D。若開啟3D,選項有並排或紅藍等3D效果選項,請依您的設備選取適當格式。

利用平衡常數求取熱力學的數據-以PCl5的分解反應為例

利用平衡常數求取熱力學的數據-以PCl5的分解反應為例
(Obtaining the thermodynamic data from equilibrium constant – a case study in decomposition reaction of 
PCl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師 邱智宏

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有多項功能,大家都耳熟能詳,例如其數值的大小能判斷該反應在商業上有無開發價值,數值太小的反應,即使反應速率很快,達到平衡時產率依然很低,若貿然投資,恐將白忙一場;配合即時反應物及生成物的濃度,可以判斷一個反應是否已經達到平衡狀態;利用反應物的初始濃度,可以求出平衡時各物種的濃度。

化學反應原理
中間體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中間體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中間體 (Intermediates)與穩定狀態近似法 (Steady State Approxim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博士林雅凡/ 東京大學理學博士陳藹然責任編輯

最近臺灣學術團隊成功捕捉測量到「克里奇中間體」,並進一步發現此中間體在約千分之一秒內,就可能與水蒸氣分子產生反應。這個研究成果因為多項有價值的突破性發現,入選Science雜誌,成為大氣化學動力學的指標性研究之一。也因為這振奮人心的成果,使「克里奇中間體 (Criegee Intermediates,簡稱CIs)」成為科技界當紅炸子雞,媒體爭相報導,希望以最親民的語彙使普羅大眾能了解這項科學成就,其中有編採者以「快閃神祕分子」來描述「克里奇中間體」。

化學反應原理
[新聞] 臺灣年輕團隊成功捕捉「克里奇中間體」與水分子的關鍵化學反應

[新聞] 臺灣年輕團隊成功捕捉「克里奇中間體」與水分子的關鍵化學反應

臺灣年輕團隊突破研究氣壓上限 成功捕捉大氣活潑分子與水蒸氣之化學反應
中央研究院2015年1月6日新聞稿

大氣中一種名為「克里奇中間體」 (Criegee Intermediates,簡稱CIs,化學式R2COO,R為氫原子或烷基) 的活潑分子是大氣化學中的關鍵角色,更與大氣中的酸雨、懸浮微粒現象息息相關。然而由於CIs壽命十分短暫,很難捕捉或偵測,學界對此快閃神秘分子向來瞭解甚少。

遷移反應(Migration)

遷移反應(Migration)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班二年級陳培杰研究生

遷移(migration)通常涉及一個取代基由一個原子轉移到同一個分子中的另一個原子的過程,也算是重排反應(rearrangement)裡面的其中一種。先讓我們來看看簡單的碳陽離子重排反應(carbocation rearrangement),以 3-Methyl-2-butanol 為例: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