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與脂肪細胞(Fat) 下

Print Friendly

肥胖與脂肪細胞(Fat) 下
台北市忠孝國民中學自然領域張馨文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俗語說的「小時候胖不是胖」,正確來說應是指嬰兒及兒童體內棕色脂肪所造成的渾圓,並不是指青少年發育期的肥胖。

在青少年發育期,體重會因細胞生長而增加,其中白色脂肪細胞的功能是將能量以脂肪細胞的形式儲存起來,在白色脂肪細胞中,含有俗稱「脂肪球」的三酸甘油脂,當攝取的熱量過剩,脂肪球量變大促使脂肪細胞體積就擴增,使脂肪細胞容易行細胞分裂,脂肪細胞的數目因而增加。

在書本裡面蠻頭苦幹,鑽研知識的要義時,在心力憔悴的惡劣忙碌中,脂肪細胞數目也不會被消耗掉,因此脂肪細胞會須臾不離地陪我們終老。

在成年時期,因體內的脂肪細胞數量已經固定,脂肪細胞的體積就決定你身體胖瘦的外觀。如果小時候體重過重,體內的脂肪細胞數目較多,日後長成胖子的可能性會比一般人高。所以,應該從小時候就要注意孩子的飲食狀況,避免高油脂、低纖維質的速食食物,減少發育期的脂肪細胞數目增加,把脂肪細胞數目維持於最適當量。

兒童變胖是因為脂肪細胞數量增加的結果,而成年以後發胖則是因為脂肪細胞儲藏過多的三酸甘油脂而變大,遺傳及荷爾蒙等因素會影響身體內脂肪的分佈,女性的皮下脂肪多積聚於小腹,臀部及大腿,男性則囤積於上腹及腰部,根據衛生署所公佈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腰圍(吋)÷臀圍(吋) 計算公式,可以檢驗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而言,當男性的腰臀比例超出0.95,而女性0.85腰臀比例超出,較容易罹患心血管方面的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人體內的脂肪根據身體內脂肪的分佈,分成皮膚底下的皮下脂肪外,還有主要在腹部附近、胃腸周圍腸系膜上的內臟脂肪,內臟脂肪組織具有用來支撐、固定內臟的功用。

高卡路里和高脂肪的飲食或是不正常生活習慣容易引起包覆在內臟外的脂肪增生,由內臟脂肪堆積過多引起的肥胖,內臟脂肪所分泌的荷爾蒙易使身體出現發炎反應,使得在肌肉和肝臟的肝醣(glycogen)合成酵素活性變差,且內臟脂肪使細胞對於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因而提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的機率或是引發「內臟脂肪症候群(MetabolicSyndrome, MS)」加速動脈硬化的形成,還會引發狹心症、心肌梗塞、腦梗塞等重大疾病。

請參考 肥胖與脂肪細胞(Fat) 上 閱讀

延伸閱讀的資料:
Dynamics of fat cell turnover in humans. Kirsty L. Spalding1, Erik Arner1 Nature 453, 783-787. 2008.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科學Online at 14:42:38

    Dear盈盈

    歡迎分享,
    請註明出處~

    管理員敬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