檸檬酸循環

Print Friendly

檸檬酸循環 (The Citric Acid Cycle)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生林欣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檸檬酸循環,由德國科學家克利布斯(Hans Adolf Krebs)所提出,後來被實驗所證實,故又稱克氏循環(The Krebs cycle);被認為是生物體中丙酮酸氧化以及糖類、蛋白質或脂肪酸轉化成能量的重要途徑,反應在細胞的粒線體中進行;此循環有兩個重要目的:

1. 將乙醯輔酶AAcetyl CoA)的兩個碳分解成二氧化碳,產生能量、形成ATPGTP,以及還原的NADHFADH2,提供生物體內的反應所需之能量。
2.
提供合成胺基酸、紫質及核苷酸的嘌呤或嘧啶鹼基的前驅物。

檸檬酸循環可分成八個步驟:

第一步:
乙醯輔酶A + 草醯乙酸 + 檸檬酸 + 輔酶A + H+
由糖解、蛋白質代謝或脂肪酸代謝所得到的乙醯輔酶A和草醯乙酸作為起始物反應,產生六碳的檸檬酸分子;參與作用的酵素為檸檬酸合成酶。

第二步:
檸檬酸順式烏頭酸異檸檬酸
因為檸檬酸不具有可以被氧化的官能基,所以經由脫水再加水的重組異構反應中,得到具可氧化官能基的異檸檬酸;此過程參與反應的酵素為烏頭酸酶。

第三步:
異檸檬酸 + NAD+ → α-酮戊二酸 + CO2 + NADH + H+
異檸檬酸的氧化,生成五碳的α-酮戊二酸,作用的酵素為檸檬酸去氫酶。

第四步:
α-
酮戊二酸 + NADH + 輔酶A → 琥珀醯輔酶A + CO2 + NADH + H+
α-
酮戊二酸的氧化作用,此步較為複雜,需要五個步驟、三種酶來參與反應;此步驟的目的是要從氧化的過程中獲得能量,形成具有高能量的琥珀醯輔酶A

第五步:
琥珀醯輔酶A + Pi + ADP(或GDP琥珀酸 + ATP(或GTP + 輔酶A
琥珀醯輔酶A具有硫脂鍵,有較高的能量,可以將ADPGDP還原成具有能量的ATPGTP,以提供生物體能量。

第六步:
琥珀酸 + 琥珀酸去氫酶延胡索酸 + FADH2
此步驟的重點是:在整個循環的進行中,此為首先出現碳碳雙鍵的反應,以便下一步驟的進行。

第七步:
廷胡索酸 + → L-蘋果酸
帶有碳碳雙鍵的延胡索酸,藉由延胡索酸酶將水分子加成在碳碳雙鍵上,形成L-蘋果酸。

第八步:
蘋果酸 + NAD+草醯乙酸 + NADH + H+
由上一步產生的L-蘋果酸,加上蘋果酸去氫酶氧化蘋果酸上的氫氧基可得到草醯乙酸,再形成的草醯乙酸為第一步的反應物;因此,克氏循環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檸檬酸循環的調節與特色

在生物體中,所有的代謝過程都是受到嚴格控制的,產物的濃度太高或太低時,皆會影響反應進行的速率。如同其他的生化反應一樣,檸檬酸循環也有回饋抑制作用,以最終產物濃度來控制反應的速率,在最終產物(乙醯輔酶A)的濃度達到一定時,反應速率會下降,以免合成過量的代謝產物。

檸檬酸循環的中間代謝物質的濃度也很重要,當中間代謝物質濃度降低時,乙醯輔酶A的氧化速率也會降低,而使循環受到影響,甚至無法進行。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生物體中有很多針對中間代謝物質濃度控制的添補反應,以確保反應可以持續進行。


 

參考資料
Rodney Boyer,Concepts in BiochemistrySecond edition,第433 -441頁。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