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 (Max Karl Emst Ludwig Planck)

Print Friendly

普朗克 (Max Karl Emst Ludwig Planck)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許嘉榕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普朗克(1858-1947) 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物理學家之一,因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解釋黑體溫輻射的光譜,假設電磁能只能以 hν的整數倍發放或吸收,h是一常數,ν是頻率。該常數後人稱為浦朗克常數。後人稱他為量子力學之父。

普朗克於1858出生德國一位大學教授家庭。從小就具有音樂天分,鋼琴、管風琴和大提琴,還會樂曲創作,本想成為一位音樂家。在16歲完成中學學業後,父 親及一些朋友勸他不要讀物裡,因為這方面已經沒有多少都西可以研究了,這正是代表著十九世紀末物理學家的自滿,他們認為這門科學都已經被研究的很透徹,不 可能再有重要的發現。但普朗克不顧他人的勸告,轉而在大學專業科目選擇了物理。普朗克以不期望發現新大陸,只希望能夠理解已經存在的物理學基礎,且或許能 夠將其加深的心態,踏入這門學科中。

普朗克在慕尼黑開始了他的物理學學業。1879年完成博士論文《關於熱力學第二定律》。1880年以論文《各項同性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態》獲得大 學任教資格後,繼續致力於熱學理論的研究中。於1900年,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通報》提出了黑體輻射公式,假設電磁能只能以  的整數倍發放或吸收, 是一常數, 是頻率,且在德國的物理學學會上,報告了一篇論文,題目為「正常光譜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且提出一個重要的物理學常數,《普朗克常數》,以解釋古典物理 理論中研究熱輻射的矛盾。於1905年經愛因斯坦進一步的研究,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於是開啟了量子論;以致該常數後人稱為普朗克常數。之後他推導出黑體 輻射的普朗克公式,成功的解釋了實驗發生的現象。1918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因他發現”量子”,而頒發諾貝爾物理學獎給他,而此成就揭開了量子力學的序幕, 且在之後物理學界佔據極重要地位。

普朗克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發現能量量子而對物理學的進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是理論物理大師,量子論先驅。他在 1900年底為解釋黑體溫輻射的光譜,假設電磁能只能以 hν的整數倍發放或吸收,他本人並不相信實質的能量分立,但1905年經愛因斯坦進一步據以發展且成功解釋光電效應,於是開啟了量子論;該常數後人稱為浦 朗克常數。後人稱他為量子力學之父。

1947普朗克因跌倒和多次中風的後遺症而去世,終年89歲。

 


參考資料

1. http://mcsd.iwry.cn/article/36109.html
2. http://content.edu.tw/primary/nature/ks_ck/earth3_2.htm
3.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90/169/10.htm
4. http://kc.kshs.kh.edu.tw/library/wenlian/sci-07.pdf

There are 2 comments for this article
  1. 藍漠 at 20:45:51

    希望可以介紹量子力學”觀察”的問題

    簡述:
    量子力學中可以同時做的事就要同時去做
    而且物質被觀察後量子態才固定下來
    那如果同時可以觀察很多量子態
    就會有很多種結果

  2. 沒有同時 at 11:02:17

    量子力學上沒有「同時」的絕對性,要看在那兩個時空觀察。「同時」是沒有意義的。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