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奈米寶刀

Print Friendly

千年的奈米寶刀
知識通訊評論第49期

奈米碳管是時髦玩意兒?你恐怕搞錯了。十字軍戰士與揮舞大馬士革花紋利刃的穆斯林激戰時,就領教過奈米碳管的威力了。

從西元九百年保留至今的大馬士革古董軍刀(sabre)現存於敘利亞。它堅韌銳利,由一種烏茲鋼(wootz)製成。

這種軍刀上頭有條紋圖案,據說是在鍛鑄過程中產生。但是這種利刃的製造秘訣早在十八世紀就失傳。

德國德勒斯登大學材料學者包福樂(Peter Paufler)與同事以電子顯微鏡觀察軍刀的材質,發現烏茲鋼的微結構(microstructure)是一種奈米尺寸的管子,就像現代科技中使用的奈米碳管,重量輕卻很堅固。

學者發現,要先用鹽酸浸蝕刀面,把刀上另一種微結構「膠鐵(碳化鐵)奈米線」去除,這種奈米管才會顯現。

烏茲鋼包含了摻有過渡金屬雜質的印度鐵礦。一般認為,這些雜質促使膠鐵奈米線形成,但是其中奧妙沒人知曉。包福樂認為,奈米碳管可能是解開迷團的關鍵。

包福樂說,在高溫焚燒木材與樹葉以製造烏茲鋼的過程中,印度鐵礦裡的雜質,可能促使樹木中的碳轉變成奈米管。這些奈米管中可能填裝了許多碳化鐵,終至產生了花紋般的奈米線。

不過,包樂福的觀點缺乏有力證據。愛荷華州立大學鋼鐵專家范霍文(John Verhoeven)指出,包福樂看到的東西應該是別的。由於碳化鐵本來就可變成長條狀,這些長條結構造成的花紋,恐怕與奈米碳管毫無關係。

柏克萊加州大學物理學家澤特爾(Alex Zettl)說,另一個問題是,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設備裡面有時候也會出現奈米管。包福樂坦承,這種狀況實難避免,但是他用了許多儀器研究這些刀,他相信這些奈米管來自刀本身。

研究奈米管的專家認為,如果包福樂所言屬實,顯示印度鑄鋼師傅功夫到家。英國諾丁漢大學化學家柯羅畢斯托夫(Andrei Khlobystov)說:「重點是,這些奈米管早在被人發現之前,就很有用處。這也激勵我們努力發展奈米結構的新式應用。」

包福樂說,接下來,他要用最先進的奈米碳管知識,與鑄刀師傅合作,把失傳的技術找回來。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