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 Tsung-Dao Lee

Print Friendly

李政道 Tsung-Dao Lee
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林宣鳴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李振道(1926~ ),生於上海,父親李駿康是金陵大學農化系首屆畢業生。主要的物理學貢獻有李模型、高能重離子物理、量子場論的非拓撲性孤立子和孤立子星以及破解粒子物理中的θ-τ之謎。

李政道曾在東吳大學( 蘇州大學 )附中,江西聯合中學等校就讀。因抗戰,中學未畢業。1943年因以同等學歷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學之路,師從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軍入侵貴州,時在貴州的浙江大學被迫停學。1945年他轉學到時在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就讀二年級,自己毛遂自薦,找到當時的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大猷。1946年經吳大猷教授推薦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大師費米教授。 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從事流體力學的湍流、統計物理的相變以及凝聚態物理的極化子的研究。 1953年,他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助理教授,主要從事粒子物理和場論領域的研究。三年後,29歲的李政道,成為哥倫比亞大學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1957年,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稱不守恆的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理論由吳健雄的實驗証實。李政道與楊振寧於1940年代末開始親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兩人共合作發表32篇論文,因此李政道和楊振寧迅速得到了學術界的公認,並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由於當時李政道為中國國籍,國際上公認其為中國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但這個合作在1960年代初終止,兩人從此分道揚鑣,成為華人學術界的憾事。關於他們個人關係分裂的原因,李楊雙方偶有公開敘述,然而各有說辭,令外界對真實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李政道在1986年撰寫的“破缺的宇稱”一文中,對於李楊關係有生動的比喻。

李政道開闢了弱作用中的對稱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對論性重離子對撞物理等領域。他一直是哥倫比亞大學活躍的教授, 1984年獲得全校級教授這一最高級職稱。至今他仍活躍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線,不斷發表科學論文。現在,他的興趣轉向高溫超導玻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陣,以及解薛定諤方程的新途徑。著作有場論與粒子物理學, 統計力學-李政道講義 。

李政道於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自從1970年代初,他和夫人秦惠莙開始回中國大陸訪問,他為中國大陸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做了很多貢獻。他建議有關單位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以及基礎科學研究,且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

參考資料:
1. http://baike.baidu.com/view/33434.htm
2. http://zh.wikipedia.org/zh-hant/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1 +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