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Print Friendly

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許桓瑜

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為目前世界各國積極推展之議題,其定義為:(1)要能滿足當代的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滿足本身需求的能力,亦即在提升和創造當代福祉的同時,不能以降低後代福祉為代價。(2)以善用所有生態體系的自然資源為原則,不可降低其環境基本存量,亦即在利用生物與生態體系時,仍須維持其永遠的再生不息。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就是一個幫助我們了解一個產品、或是一項活動、服務,所消耗和排出的各種資源組合,並評估其綜合環境影響的系統性分析方法。

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萌芽於1969年,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對該公司飲料容器所耗用的資源進行評估,當初可口可樂想找出適合產品企劃又能兼顧環境處理成本需求的包裝材料,委託研究單位評估鐵罐和玻璃瓶所消耗的能源與環境衝擊,但最後可口可樂公司決定採行以寶特瓶取代玻璃瓶填裝可樂之方案。

生命週期評估是一種從搖籃到墳墓的衝擊評估方法,也就是從物品的製造、使用、回收到最後廢棄階段,估算整體能源和原料的取得、運輸、產品使用、消耗等;近來也有將評估範疇更延伸發展至廢棄品再利用的趨勢,也就是搖籃到搖籃的評估。生命週期評估方法發展至今,所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北美、歐、亞等地陸續展開生命週期評估的研究計畫,也在公共政策上扮演顯著的角色,例如一次性的包裝逐漸被視為浪費的行為。除此之外,也可以透過盤查分析,幫助業者在投資、變更重要產品之前,獲得差異和進行比較。

生命週期評估流程分為四階段,即「範疇界定(Goal and Scope Definition)」、「盤查分析(Life Cycle Inventory Analysis, LCI)」、「衝擊分析(Life Cycle Impact Assessment, LCIA)」與「改善分析/闡釋(Life Cycle Interpretation)」。

在「範疇界定」階段,視我們的目標物以及預期用途而訂定,其評估的深度與廣度在不同目的會有顯著的差異。

「盤查分析」階段是關於該系統所投入的能源、資源,以及排出的廢棄物和產出的產品,只要在我們界定的範圍內,都要蒐集詳細的資料。

第三為「衝擊評估」階段,將盤查清單轉換成環境衝擊類別的資訊,需要考量的環境衝擊通常包括─資源使用、人體健康、生態影響。

第四階段則是「整合盤查分析及衝擊評估」等結果,以作為污染性改善或是產品製程改善的依據。1992年國際標準組織(ISO)正式成立ISO 14000環境管理系列標準技術委員會,同時也將生命週期評估標準納入ISO 14040系列之中。

生命週期評估方法應用在公共政策的時候,必須十分謹慎,尤其是要深入了解其原本的限制與範圍,因為對某地重要的環境措施未必在其他地區是適合的。但是生命週期評估方法的確是良好的工具,幫助我們對物品的製造或是服務系統有更完整且具體化的了解,並且能夠以環境角度提出一些改善方案與建議。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環保署台灣產品碳足跡資訊網http://cfp.epa.gov.tw/carbon/ezCFM/Function/PlatformInfo/FLConcept/FLFootLifecycle.aspx
  2. 財團法人環境資源研究發展基金會-生命週期評估與策略
    http://www.ier.org.tw/html/newsletter/8/nl8-2.htm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