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凝固點下降(Freezing-point Depression)的應用(二)

Print Friendly

溶液凝固點下降(Freezing-point Depression)的應用(二)
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責任編輯

大家都知道,生物體內絕大比例都是水,但是水在攝氏零度就會開始結冰,導致生物的死亡。生物是如何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克服惡劣的環境得以生存?其實生物正是利用「溶液凝固點下降」來「抗凍(Freeze avoidance)」,藉以生活在寒冷的地方。根據凝固點下降原理,當水溶液中具有非揮發性溶質時,水溶液的凝固點比純水低,且凝固點的下降值隨水溶液濃度升高而增加。所以,細胞和組織內的體液含有一些惰性(不參與化學反應)且和水互溶的物質如山梨醇(Sorbitol)和丙三醇(Glycerol),這些物質增加體液的莫耳濃度,降低體液凝固的溫度。例如有些魚類與昆蟲生活在北極或為了度過北方酷寒的冬季,體內會產生大量丙三醇,降低其體內血液的凝固點。

在半導體工業中矽晶是最重要的原料之一,其要求的矽晶純度超乎想像。眾所周知一般的物質純化方式能得到的純度,並不能滿足半導體工業對矽晶的要求,「區域精煉法(Zone refining)」或稱區域提純法則可以提供純度高達99.999999% 的矽晶。何為區域精煉法?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半導體產業推動辦公室半導體名詞資料庫的解釋:當金屬或合金凝固之際,雜質或成分元素之濃度呈現不均勻之現象稱為偏析,在半導體材料之提純中利用此一現象者稱為區域精煉法;換言之,半導體之雜質其大部分之分配係數小於1,因而在凝固之際,不易進入結晶內而析出在熔液中。因此多次通過區域熔融將結晶加以純化。看起來有點難懂,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矽晶視是為一固態溶液,溶劑為純矽,溶質為矽晶棒中的微量雜質。區域精煉法利用此含雜質的固態溶液其凝固點比純物質低的原理,使雜質溶融在液態溶液中藉以和固態的純物質分離。如圖二所示,將矽晶棒穿入一加熱線圈中,加熱的小區域內含雜質的矽熔化為液體,當金屬或加熱線圈開始移動加熱下一個區域,矽晶棒表面液態含雜質的矽隨加熱區域移動,留下凝固點較高的固態純矽;這樣一區一區的移動加熱,矽晶棒表面液態含雜質的矽也跟著移動,內含雜質的量也愈來愈多,處理過的矽晶棒即可達到超高純度。這個方法也是用於製備其他超高純度的金屬或合金棒。

參考文獻: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zing-point_depression
2. http://proj.moeaidb.gov.tw/sipo/Industr … lSh4hOjV==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