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 (Nuclear Power)

Print Friendly

核電 (Nuclear Power)
台東專校化學科鍾玉峰退休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核電 (Nuclear Power)是指透過控制的核子反應而運用其所釋放的巨大能量的任何科技。目前只有利用核分裂(Nuclear fission)反應來獲取能量,其他像核融合(Nuclear fusion) 與輻射衰變(Radioactive Decay)的方法,可能要等到將來的發展。核分裂的方法是利用鈾235U 的核子分裂反應所釋放的大量能量來加熱水,產生水蒸氣,以推動渦輪機發電。

2007年,核電佔全世界電力的14%,全世界共有437個核能反應器在31個國家運作。美國是核電產量最多的國家,其核電佔整個國家電力的19%;法國的電力以核電佔最高 (78%);整個歐盟的核電佔30%,但歐盟國家的核能政策並不相同,以奧地利,愛爾蘭為例,就沒有核電廠;法國則是擁有數目最多的核電廠。許多軍事用的船艦或百姓用的破冰船使用核能推進器,太空載具(Space Vehicles)也使用核反應器(Nuclear reactors)。對於未來的核子工業發展,目前許多國家仍積極的發展核能。最近幾年,中國與印度為了因應其快速的經濟發展,對核電特別有興趣。英國的能源政策也認定將來能源可能短缺的問題,需要新的核電廠來補充或延長現有電廠的壽命。

以目前使用的速率計算,核燃料鈾礦尚有約70年的存量,但鈾礦的來源與萃取會更昂貴與更困難。然而核子工業界宣稱:核燃料價格若提高兩倍,整個核電成本只增加5%;假若是天然氣價格提高兩倍,電廠成本則增加60%。有關反應爐的問題:反應爐的核心熔毀的可能性與反應爐的意外事件,像三哩島事件(Three miles island accident)與車諾比災難(Chernobyl disaster),引起大眾對核電的恐懼。有些核子工程師認為使用卵石床反應爐(Pebble bed reactor),其燃料彈丸包覆一層瓷材,會比較安全也是最佳的核電生產方法。還有長期的核廢料貯存問題也尚未完全解決,許多國家考慮以地下貯存的方式處理。

經濟效益與安全是所有核電爭議的焦點。核電廠的建廠成本與火力電廠差不多,贊成發展核電人士認為:一公斤核燃料若完全利用,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5百萬公斤的煤燃燒,因此發展核電可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又不會排放CO2、 NO、 SO2等氣體,可減少空氣污染與溫室效應;另外可使用新科技降低廢料貯存的風險,相較於其他電廠,核電廠的操作安全紀錄是最好的。反核人士則認為:核電是具有潛在危險的能源,反應器若發生意外或遭破壞,像不當的操作設計不良的反應器,引起輻射線污染,如烏克蘭的車諾比災難,將威脅人類的安全;同時也質疑新科技能否降低風險,而且核廢料具幅射線,如何處理的問題仍具爭議;還有核電廠與核武的糾結,會造成核子武器擴散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1. http://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power
2. http://en.wikipedia.org/wiki/Energy_development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