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導宿舍節能行為之排名回饋實驗研究 Motivating energy-saving behavior in dormitories through competitive feedback

Print Friendly

誘導宿舍節能行為之排名回饋實驗研究 Motivating energy-saving behavior in dormitories through competitive feedback
國立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葉湘如研究助理

全球暖化已成為當今世界最急需處理的議題之一。越來越多可靠證據指出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與全球暖化有密切關係,而碳排放主要來自於人類經濟活動,包括能源生產和消費。在過去一百年內,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由 $$280~ppm$$ 上升到 $$388~ppm$$ [1]。

現代化生活消耗大量資源,能源需求量仍持續成長以促進科技與經濟發展,或更確切地說,滿足人類永無止境的需求。因此,從人類根本的需求面切入問題,嘗試研究如何運用認知與行為科學抑制人的需求即為一具有發展潛力且高成本效益的根本解決方案[2-4]。此方式可視為一種創新科技,不同於以往的節能策略(例如:提高耗能設備效率或研發替代能源),旨在透過誘導方式改變使用者的態度與行為,而非脅迫[5]。使用者在不降低心理滿足層次的情況下,自願降低能源使用量與碳排放量,進而養成節能與減碳的好習慣。一旦使用者行為及觀念產生根本性改變,節能效益將具有持久影響力。

而近三十年來,誘導式節能策略廣泛應用於家庭,並達到一定的節能功效。然而此方法若應用於校園環境,其效用卻可能大打折扣。以學校宿舍為例,相較於家庭環境,大多數的住宿生節約用電並沒有直接從經濟受益,除空調為使用者付費之外,其餘用電行為毋需負擔額外費用,使學生經常毫無節制地使用各項電器;另一方面,宿舍也缺乏提供相關用電資訊來讓住宿生瞭解其耗能情形。因此,主要問題在於如何有效地鼓勵住宿生節能?

本研究試圖以排名回饋的方式,鼓勵宿舍節能行為。根據 Chao 等人[6]的問卷研究指出電費框架資訊能引發使用者產生最高的節能意圖,因此我們將全宿舍用電量與節能排名,提供給部分宿舍參閱(實驗組),其餘宿舍則僅得知本身用電量(控制組), 觀察排名介入是否誘導住宿生採取更多的節能行為。整體實驗進行 $$8$$ 週(2011年2月28日開始至2012年4月24日止),包含 $$4$$ 週基期和 $$4$$ 週介入期。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探討排名介入是否對宿舍整體用電量產生影響,因此側重於實驗組與控制組的用電數據比較。結果發現兩組用電量皆呈現上升趨勢,但實驗組成長幅度較控制組小,前者為 $$0.01\%(SD = 2.28\%)$$,後者則為 $$2.07\%(SD = 1.99\%)$$。從結果瞭解透過宿舍排名介入產生同儕比較效應,誘導住宿生節約用電。相較於控制組僅提供自身電費資訊,實驗組加入排名資訊可減緩用電成長。

儘管實驗組成長趨勢較控制組低,但兩組耗電量皆顯現小幅上漲,與實驗預期兩組用電皆呈現下降明顯不符,主要原因推測為氣候變暖所導致。根據 2010 年度電力數據統計,宿舍整體耗能與日均溫呈現高度相關性 $$(r > 0.7)$$,而 2011 年 3、4 月均溫由 $$16.2$$ 度上升至 $$21.7$$ 度,3 月大致對應本實驗基期,4 月則涵蓋介入期,因此用電量將隨溫度升高而成長。建議未來研究應多規畫一組不提供任何訊息,用以評估排名回饋之客觀節能效應;也可深入探討溫度與用電量趨勢之相關性,依據近年用電數據建構相關曲線方程式,預估某溫度下的宿舍耗電量,並與實際值進行比較。

國科會誘導式減碳與節能計畫研究團隊:

  • (計劃主持人)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張培仁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陳俊杉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謝尚賢教授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  陳鴻銘副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葉湘如專任助理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許睿叡博士生
  •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  林展榮專任助理

參考文獻:

  1. P. Tans and R. Keeling (2011). Annual Mean Growth Rate for Mauna Loa, Hawaii. Available: http://www.esrl.noaa.gov/gmd/ccgg/trends/
  2. G. Peschiera, et al. (2010). “Response-relapse patterns of building occupant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following exposure to personal, contextualized and occupant peer network utilization data,”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 42, pp. 1329-1336.
  3. O. T. Masoso and L. J. Grobler (2010). “The dark side of occupants’ behaviour on building energy use,” Energy and Buildings, vol. 42, pp. 173-177.
  4. H. Allcott and S. Mullainathan (2010). “Behavior and Energy Policy,” Science, vol. 327, pp. 1204-1205.
  5. B. J. Fogg (2002). “Persuasive technology: using computers to change what we think and do,” Ubiquity, vol. 2002, p. 2.
  6. H. F. Chao, J. H. Chang, and H. L. Wang (2010). “Information framing affects pro-environmental decisions,” Post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Las Vegas, NV.

參考出處:誘導宿舍節能行為之排名回饋實驗研究(2011)。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1 (CCACHE 2011)
September 01-02, 2011, Kaohsiung, Taiwan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