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編輯大師」張鋒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上)

Print Friendly

「DNA編輯大師」張鋒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上)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生理所林世青專任研究助理

麻省理工學院的張鋒(Zhang Feng)教授憑藉其發展的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as9(CRISPR-Associated Protein 9)系統,年僅32歲即榮獲2013年《自然》雜誌評選之年度新聞人物首位,並獲得「DNA編輯大師」之稱號(“365 days: Nature’s 10,” 2013)。

究竟這令人折服的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過程為何呢?西元1987年時,科學家在細菌內發現一種特殊核酸內切酶,命名為CRISPR/Cas9,其會辨認外來的DNA並加以切割降解,被認為是細菌用以抵抗病毒感染的防禦機制(Ishino, Shinagawa, Makino, Amemura, & Nakata, 1987; Bhaya, Davison, & Barrangou, 2011),若能在病毒感染的第一時間內就將其DNA降解,即可有效阻止病毒複製。

而到了2012年時,科學家解開了Cas9對於目標DNA的辨認機制,並成功藉由人工方式修改其專一性,讓整個技術有了飛躍性的突破。其發現Cas9會與其導引RNA(small-guiding RNA)結合後得到辨認目標序列的能力,從而結合並切割目標DNA,科學家只需要修改導引RNA的序列,即可改變Cas9的專一性,命令其轉而裁切另一不同序列的DNA(Jiang, Bikard, Cox, Zhang, & Marraffini, 2013; Jinek et al., 2012)。過去使用的基因剔除技術:鋅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 ZFN)或TALEN標靶基因剔除工具等,都必須經由繁複多步驟的基因工程,拼裝出能夠辨認目標序列的蛋白區位,才得以用來辨認並切割特定序列(Gaj, Gersbach, & Barbas, 2013)。相較之下,因合成特定序列DNA或RNA的技術較拼裝重組蛋白更為成熟且有效率,僅需數日便可得到特定序列產物,令CRISPR/Cas9的實行上較ZFN或TALEN更為方便快速。

張鋒教授的重大貢獻之處,即在於將本來不起眼的CRISPR/Cas9的細菌免疫系統改造成為一套簡單廉價的基因改造工具(Hsu, Lander, & Zhang, 2014),並發現這套系統可以被用於原核或真核細胞的基因編輯,使得我們可以很簡單地自行在實驗室編輯各類常見模式生物,包括酵母菌(DiCarlo et al., 2013)、線蟲、果蠅(Kondo & Ueda, 2013)、阿拉伯芥、斑馬魚、小鼠、大鼠、乃至人類細胞的基因(Sakuma, Nishikawa, Kume, Chayama, & Yamamoto, 2014)。

連結:「DNA編輯大師」張鋒與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下)

55722_p1

CRISPER/Cas9 基因編輯流程:Cas9含有兩個內切酶作用位,當作用DNA與特定序列之導引RNA結合後,Cas9可同時切割該處雙股DNA,造成DNA斷裂並啟動細胞本身的修復機制,此時有一定機率會使用人工給予的外來模板修復該處,達到基因修飾目的,由此方法可建立基因修飾之各種模式生物,或往後應用於基因療法。(來源:作者自繪 )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Pingback: 「DNA編輯大師」張鋒與CRISPR / Cas9 / Cas9基因編輯技術 - PanSci 泛科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