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學應用(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Tissue Engineering)(上)

Print Friendly

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學應用(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Tissue Engineering)(上)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五年級林柏澄

本文章將介紹關於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學及其在商業上的應用與發展。定義上,再生醫學是一門結合了細胞學、工程學以及材料科學的學問。以細胞及其骨架為基底,輔以生物/物理化學因子促使細胞成長,終成為能取代或增進生物器官、組織之功能。而在應用層面上,再生醫學的應用方向主要有下列幾項:一、醫療用途、組織工程;二、毒理、藥理學上的研究輔助;三、幹細胞(臍帶血)儲存及應用、醫療美容產業等。

一、組織工程

fig1

圖一、組織工程流程圖(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Tissue_engineering#mediaviewer/File:Tissue_engineering_english.jpg)

圖一為組織工程學之簡單流程圖。首先,醫生會從待接受移植器官、組織的病人(如燒燙傷)身上取下幹細胞或是仍完好的體細胞,之後將細胞分離並於適當的medium中培養,待細胞數目足夠後將細胞放到支架/骨架(scaffold)上並輔以生物性(生長因子)、物理性(應力、電、光)或化學性(化學分子、藥物)的刺激,最後將成長完成的器官植入病患體內,以增進患者的生活品質及身體健康。

再生醫學目前最受矚目的是「客製化器官」技術,例如由心臟捐贈者處取得器官後,操作人員將介面活性劑(detergent)注入大動脈將心肌細胞溶解殺死,只留下作為骨架的蛋白質骨架。後將受捐贈者的幹細胞放入骨架上並以電刺激其成長,成為完全由受捐贈者細胞組成的心臟器官。由於現行的器官捐贈仍需要配對捐贈者及受捐者的血型、分子標誌(molecular marker),且受捐者一輩子都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未來若相關的技術漸趨成熟,由客製化的技術製造的器官就不會有以上的困擾,讓器官捐贈能更有效率、也可以節省更多資源。

 

二、藥理、毒理學研究

fig2

圖二、晶片上的肺臟示意圖。科學家以肺臟肺泡為模型,將微流道以具有連通管道的平板隔開,管道是用來模擬微血管的通透性。隔板上層塗覆肺臟細胞,下層塗覆微血管壁細胞,用以模擬肺泡功能。
(圖片來源:http://wyss.harvard.edu/viewpage/240/)

圖二中晶片上的肺臟(Lung-on-a-chip)為哈佛大學Wyss Institute研發的晶片器官計畫的最新產物,此技術為藥物篩選提供了模擬複雜器官之機械性及生化性質、成為新的體外檢驗方法。科學家在流道系統中給予其所欲模擬環境的條件(例如在肺部細胞層使氣體流通,在血管層之下則有含有血球細胞的液體流動),並且由於其使用材料及耗材量較小,在技術成熟後可望以晶片器官,取代傳統以身體進行實驗的方式,如此一來能節省研究成本以及實驗的時間,也可以加速促使新型藥物、先進生醫材料等的誕生。

 

連結:再生醫學與組織工程學應用(Application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Tissue Engineering)(下)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3 +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