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建築物也開始呼吸 Letting buildings breathe

Print Friendly

讓建築物也開始呼吸 Letting buildings breathe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陳之傑

自有文明開始,建築給了人類區隔自然與文明的屏障,馬爾庫斯・維特魯威在他的《建築十書》中提到,建築物應該具有「堅固(firmitas)、實用(utilitas)、美觀(venustas)」三項要素。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環境污染及破壞,世界各地紛紛吹起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運動,而我國因應亞熱帶氣候發展出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以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為主軸,評估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及污水垃圾改善等九大評估指標,以發展台灣的綠建築[1] [2] [3]

為了打破自然與建築開發的隔閡,透過對於建築物周遭生態綠網及建築綠化給予權衡,並注重基地之保水性使建築周遭生態得以運轉;在減廢的部分,在建材上選擇環境友善的材料,建議使用再生材料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藉由室內環境的要求譬如油漆選擇、通透性等,改善室內空氣品質環境與通風條件,有利人體身體健康;同時並要求污水及垃圾的處理和回收,或增加雨水回收系統(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以達到資源循環的目的[3]

日常節能的部分,除了透過隨手關燈、拔插頭外,透過建築工法的改良也能減少能源的使用;建築採南北向的配置以減少日照進入室內;建築物內部的通透性取代空調的需求;改進建築物外殼結構材料及建築技術減少建築物本身吸收熱能,下段以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為例,介紹台灣「零排碳」綠建築。

2011年1月完工的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從碳足跡計算,與一般辦公室建築物相較減少51.7%用電量,其用電度數相當於每年排放71.3噸二氧化碳,其周邊綠林地可吸附相當於71.3噸二氧化碳,為全球首棟達到「零碳綠建築」。在綠色魔法學校頂樓披覆植披除了可以增加景觀亦可阻絕日光對建築物的直接曝曬,如下圖一。

fig1

圖一$$~~~$$屋頂植披對日曬的影響[4]

在樓側裝設「雨撲滿」回收雨水,如下圖二。

fig2

圖二$$~~~$$綠色魔法學校-雨撲滿[4]

透過建築通透性的設計,設置通風塔使熱空氣自然從室內逸散置大氣中,如下圖三,每年約可減少27%的空調耗電量。

fig3

圖三$$~~~$$崇華廳通風模擬[4]

更換高效能燈具,並藉由室內空間設計以反射照明,如下圖四;另外,在建築物外部還設有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站,替代部分的電能。

fig4

圖四$$~~~$$崇華廳二次反射照明設計[4]

從日常生活做起,綠建築已經漸漸林立在我們生活的周遭,藉由綠建築使國人對於生態、環保更為重視,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下個美好的地球留給下一代。

參考資料:

  1.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2003 年更新版。
  2. IbSteen Olsen,「Green Building and Life-cycle Economy」,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 Affairs,Denmark,2000。
  3.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http://www.abri.gov.tw/
  4. 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http://www.msgt.org.tw/home.php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1 +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