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水壩的利與弊

Print Friendly

拆除水壩的利與弊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am Removal)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于立安

如果我們生活中少了水壩,附近區域的居民就必須每天到河川去汲取任何民生用水,所以一旦乾旱來臨,就沒有備用水可以使用。如果少了水壩,一旦下暴雨或者颱風來襲,上游的河水會因沒有阻攔而大量沖入我們生活的地方並造成洪患,將會造成難以估計的損失。如果少了水壩,附近區域必須更加依賴其他種發電的方式,如此會造成更多的環境汙染。

由此可知水壩在我們生活上相當重要,然而近年來水壩建造後,泥沙淤積造成整個河川生態系的劇烈改變,使我們對於水壩這個東西又愛又恨。想要拆除長年使用的水壩所帶來的影響等包含許多複雜的面向,更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國內外例子

以長江三峽大壩為例,建造此水壩以後必須面對很多問題:移民問題、三峽當地的貧困問題、泥沙淤積和水位問題、生態環境問題、地質災害問題、以及對景觀與古蹟的影響等。種種的問題叢生,引起了環境保護團體及政府單位等重視,如果這些嚴重的問題沒有辦法獲得妥善的處理,未來遲早會需要面臨到要拆壩的命運。

65092_p1

圖一 三峽大壩(照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7/9/29/n1849895.htm)

至於國內的例子,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流域是櫻花鉤吻鮭的重要棲息環境,但由於攔砂壩的建造,隔離了櫻花鉤吻鮭的活動區域。以往當繁殖季節到了的時候,櫻花鉤吻鮭會上溯到上游地區尋找低溫的棲息環境以利產卵,水壩的建造完全阻斷了這樣的可能,使得生態大受影響。也因此自 1999 年起,陸續開始拆除七家灣溪支流的高山溪一共四個壩體。這是台灣第一次拆除水壩,施工過程經過了生態環境評估,最終採取逐漸拆除、持續監測的方式進行。

65092_p2

圖二 拆除前的高山溪四號壩(照片來源:http://life.nthu.edu.tw/~labtcs/Salmon/habitate/habitate_dam_broken.htm)

拆除水壩的利與弊

水壩的興建可以解決很多問題,然而水壩本身仍會製造出一些問題,隨著使用年限越久,水壩所帶來的益處慢慢下降,對環境的損害卻是不減反增。也因此到了一定的使用年限以後,老舊的壩體應該要審慎的考慮進行拆除。

拆除水壩能夠一定程度上復原當地原本的生態環境,減低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以上述的高山溪為例,拆壩以後,櫻花鉤吻鮭的族群生活在較接近原本的水域環境,對於櫻花鉤吻鮭的繁殖有益。老舊的壩體也可能因為下游砂源不足,造成壩體基礎掏刷,提高潰壩的可能性,對下游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為剷除這樣的威脅,拆壩會是最直接且有效的方法。另外老舊的水壩也需要高成本進行維持以及修復,當繼續維持或修復這些已屆使用年限的水壩,所需付出的成本超過繼續營運所能帶來的效益,或拆除水壩所能帶來的河川復育效益高於繼續保留壩時,拆壩即成為可能且明智的選項。

美國威斯康辛州的拆壩報告顯示,拆除壩的費用將低於安全維護費用2到5倍之多,也能一勞永逸省下日後所有的保養維修費用。密西根州奧沙寶河(Au Sable River)上的沙林水壩 (Salling Dam)、賓西法尼亞州中央溪 (Middle Creek) 上的繆瑟思水壩 (Mussers Dam) 等都是此類例證。建壩造成的環境損害、當地居民的經濟、社會福利損失,也可因拆壩的利益而得到補償。

65092_p3

圖三 壩體潰壩的種類說明(照片來源: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48087&CtNode=7671)

然而拆壩也有可能帶來一些問題。壩體拆除以後,砂石不再被阻攔,而原本被壩體攔下的砂石因為拆壩而被沖往中下游,將會嚴重的影響中下游流域的生態環境。工程中所產生的砂石,因為其不透光性造成下游藻類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藻類會因此大量死亡,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下游的生態系。

65092_p4

圖四 拆除美國馬默特壩的過程(照片來源:http://www.deccandiggers.com/services.html)

拆除水壩以後?

美國是世界上拆除最多座水壩的國家,迄今已經拆除 800 餘座水壩。以美國西北部的桑迪河流 (Sandy River) 上的馬莫特壩 (Marmot Dam) 為例,其運作將近一百年,在這期間,鮭魚只能透過水壩的魚梯才能回到原生棲息地,因此鮭魚的數量從 2 萬條,減少到只剩下 5 千條。馬莫特水壩拆除後,鮭魚的數量重新增加,附近的生態也漸漸恢復以往的風貌。而美國華盛頓州的愛德華河 (Elwha River) 上的格林尼斯峽谷大壩 (Glines Canyon Dam) 在 2011 年 9 月進行拆除,64 公尺的高度是目前拆除壩體案例中最大的一座。拆除大壩之後,能恢復 112 公里長的鮭魚和虹鱒棲息地。雖然僅僅移除壩體,不代表自然環境的生態系統就能自動恢復繁盛,但是若能有後續的配套措施以及完整的復育規劃,或許有機會能將拆壩後的河川回復至原先優質的生態環境。

國內的七家灣溪一號壩體,在 2011 年五月進行拆除工程,拆除前後的生態觀察及追蹤顯示,溪水的濁度在完工後的 1~2 周內回復正常值,而 2011 年以及 2012 年的水域生物類群很相似,代表拆壩工程的影響是可以被中和的,就像颱風等自然現象,經過一定時間後能被調適回來。這次的拆壩以結果而言相當成功,我們了解到拆壩所需要注意到的三個重點:

  • 工程時機相當重要,避免水生生物數量多的時期,以免嚴重影響族群
  • 工程進行時間盡量縮短至一星期
  • 高敏感性或是保育類的物種可以先行妥善安置,使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小結

水壩雖同時為民生以及經濟發展上必需的建設,但凡事都要考慮正反面、利與弊。在提供用水的同時,台灣需要付出環境生態上的沉重代價,而有時候這些代價並不是立即顯現,而是會延續好幾代,要在百十年以後才會兌現的。興建水庫的生態成本遠大於拆除水庫及水壩,對於部分已經不能使用的水壩,應盡快在全面性的評估以及提出配套措施以後,針對個案拆除,將自然水域還給大自然。我們所能夠居住的地球畢竟只有一個,過往因為太過追求發展與進步,沒有考量到生態環境保護的層面,未來首要的課題便是要想辦法在發展以及維護環境之間取得平衡,並且落實永續的概念。


參考文獻

  1. 為櫻花鉤吻鮭存續尋求新出路-拆除攔沙壩。http://life.nthu.edu.tw/~labtcs/Salmon/habitate/habitate_dam_broken.htm
  2. 拆壩?建壩?美國拆壩新思維、兼顧生態復育、安全經濟|台灣濕地網。
    http://wetland.e-info.org.tw/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39:%E6%8B%86%E5%A3%A9%EF%BC%9F%E5%BB%BA%E5%A3%A9%EF%BC%9F-%E7%BE%8E%E5%9C%8B%E6%8B%86%E5%A3%A9%E6%96%B0%E6%80%9D%E7%B6%AD-%E5%85%BC%E9%A1%A7%E7%94%9F%E6%85%8B%E5%BE%A9%E8%82%B2%E3%80%81%E5%AE%89%E5%85%A8%E7%B6%93%E6%BF%9F&Itemid=22
  1. 溪流拆除防砂壩的生態效應|台灣濕地網。
    http://wetland.e-info.org.tw/index.php?option=com_k2&view=item&id=495:%E6%BA%AA%E6%B5%81%E6%8B%86%E9%99%A4%E9%98%B2%E7%A0%82%E5%A3%A9%E7%9A%84%E7%94%9F%E6%85%8B%E6%95%88%E6%87%89&Itemid=3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7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