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上

Print Friendly

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上
新竹市私立光復高中生物科呂佳毓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是指動物體在本身危急時或有損己身利益的情況下,幫助其他個體的行為。

例如棲息在美國西部山區的貝丁地松鼠(Belding’s ground squirrels),他們的天敵是土狼和鷹。當這些捕食者靠近時,其中一隻地松鼠會發出尖銳的聲音來警告其他未察覺危險的地松鼠,使其快速的回到洞穴中躲避敵害。發出警戒聲音的地松鼠無疑暴露了自己的行蹤,反而增加了自己成為天敵饗宴的機會。

又如同在蜂的社會中,工蜂在蜂巢中是不孕的、日以繼夜的工作只為了照顧可孕的蜂后及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工蜂工作到死一點也沒有退休的機會,如果遇到入侵天敵,工蜂甚至會螫咬入侵者而造成自己的死亡。

利他行為的發生同樣可見於高度社會性的地底洞穴生活者-裸鼴鼠(Heterocephalus glaber)身上,非洲南部與東南部地區的裸鼴鼠生活在地穴,無毛且眼盲,75~250隻共同生活,每一個族群中只有一隻能生殖的鼠后,鼠后與2~3隻雄鼴鼠(鼠王)交配建立起自己龐大的鼠朝,不具生殖能力的成熟裸鼴鼠負責照顧鼠后、鼠王和新生子代,有時還會因蛇類或其他捕食者的入侵,挺身禦敵而捐軀了。

我們要如何解釋利他行為?為什麼利他行為能在族群中保留下來,而不會在演化的洪流中被天擇淘汰呢?許多學者嘗試解釋動物之間的利他行為,其中演化生物學家漢彌頓(William Hamilton)認為天擇可以透過協助近親的利他行為來增加動物本身在下一代中的遺傳代表性,但是不需要自己去產生子代,此項發現產生「總括適存度(inclusive fitness)」的概念,即一個體可以利用自己子代來增加牠的基因,也可以以對近親產生利他行為來增加其子代的整體數量。

請參閱利他行為(Altruistic Behavior)-下

参考資料:
1.Campbell and Reece(2005). Biology.(6th ed). San Francisco,CA:Pearson Benjamin Cummings Publishing Co.
2.尚玉昌編著。2003。行為生態學。五南出版有限公司。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