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上

Print Friendly

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上
臺北縣立新莊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賴俐伶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當一個生物生存的自然棲地,因為外在環境的力量,出現了不連續的分布情形,形成島狀嵌塊,稱之為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棲地零碎化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自然環境的作用,例如造山運動、風化等,改變了當地的物理環境,但是另一個導致它現在快速發生的原因則是因為人類的活動,例如農業、牧場、道路或鐵路的建構、水庫的建立等。棲地零碎化對物種的影響大致可分為三種效應:

(一)面積效應(area effect):
殘留棲地面積的大小,將影響物種族群的數目。不同物種對於面積效應的衝擊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對特定棲地環境依賴高、或是流動性大、領域需求量大的物種通常最先被影響,而且反應較為激烈。相反地,種豐度較高、能夠利用多樣化棲地、而且對於外力干擾回復力較高的物種,則比較不受影響。

(二)隔離效應(isolation effect):
棲地的破碎化,造成物種遷移的距離加大,妨礙到了個體及物種的擴散機會,更影響到族群間基因的交流,容易造成基因的多樣性下降,棲地內的單一生物族群容易絕種。

(三)邊際效應(edge effect):
物理性的變化,例如光照,溫度和風力的變化都可能會改變零碎棲地內部及外部的生態環境。生物性的變化,例如被捕食機會增多、避敵場所減少等,甚至外來物種,在受到干擾的地區內很容易建立自己的族群,往往打亂棲地內的自然生態。

請參閱棲地零碎化(Habitat Fragmentation)-下

 參考資料:
1.棲地切割效應,水環境研究中心,http://www.ntut.edu.tw/~wwwwec/railway/transect.htm
2.棲地破碎化,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Habitat_fragmentation
3.棲地破碎化,王斯頤,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6/10/2006102522111601.pdf
4.陳顧淋,最小成本路徑分析在生態廊道分析的利用,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6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