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器就在大腦裡

遙控器就在大腦裡

Print Friendly

遙控器就在大腦裡
撰文/David Pogue|譯者/鍾樹人
轉載自《科學人》2013年1月第131期

語音控製或是手勢辨識就要過時,電子產品或許很快就能直接連接到我們的大腦。

好吧,我們可以利用語音辨識來控制手機,並利用手勢辨識來控制電視。但這些並不是所有人或所有場合都適用,所以我說,忘掉那些簡陋的初階產品吧,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意念辨識。

我在為新一集「新星 」節目進行調查時發現,腦機界面的技術似乎正在努力萌芽。舉例來說,我戴上價值300美元的商用腦電圖頭套,拼命想著「上」這個字,試著讓玩具直升機飛起來。我勉強成功了。

這類有「讀心術」的頭套可快速戴上且不具侵入性。你的大腦在活動時會發出電子訊號,這類裝置能隔著頭皮,聆聽這些極其微弱的訊號。但它幾乎無法判斷訊號是從你大腦的哪裡發出來的。此外,它甚至不知道我正在想「上」這個字。我也可以想「傻」、 「鞋帶」或是「泡菜」,只要是我在那15秒訓練課程裡想過的字就行。

現在還有其他非侵入性的腦部掃描方法,像是腦磁圖、正子斷層掃描、近紅外光光譜儀等,但每種都有缺點。

當然,為了取得最好的讀數,你可以把感測器植入頭骨裡;癱瘓的病人已經能利用這種方法,成功操縱電腦游標或是機器手臂,不過,為了控制日常電子產品而動腦部手術,可能沒人願意。

我最驚訝的發現則是在美國卡內基美倫大學,賈斯特(Marcel Just)和密契爾(Tom Mitchell)已經在利用即時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MRI)掃描器實際進行讀心術──或者說意念辨識,這是他們負責任的說法。

我躺在功能性磁共振造影掃描器裡,觀賞螢幕播放的20個影像(包括草莓、摩天大樓、洞穴等),並且要想像每個物件的特性。電腦會試著從中任選兩個影像,分析我所看到的順序(舉例來說,我是不是先看到草莓,然後才是摩天大樓)。結果百分之百正確。

結果證明,不管我們的母語或個人經歷為何,在想到特定名詞時,我們大腦的相同部份會「亮起來」 。舉例來說,「草莓」會讓我們想到「紅色 」 、「吃」或者「拿在手上」,而電腦知道大腦的某個區域會對某個特性有反應。這個系統也可以猜測你在想哪個數字,或是你正處於15種情緒中的哪一種。

不過,我們要光靠想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就讓電視轉台,還得克服很多難關。在這初期階段,大部份腦機界面的研究重心是放在幫助殘障人士活動,或是測謊。而這些研究引起了諸多關於道德、隱私和可信度的質疑。意念辨識若是落實到電子產品上,還會產生其他問題。當你用想的方式撰寫電子郵件時,一旦分心會怎麼樣?如果你和伴侶想看不同電視頻道時,誰會贏?還有誰願意臣服於磁共振造影,只為了把音樂調大聲?

賈斯特是卡內基美倫大學認知大腦造影中心的負責人,他對此並不感到擔心。他告訴我:「我們的機器現在還是個巨獸。但有一天會有生物物理學家開發出體積小很多的裝置,運作原理也會截然不同。」此刻,要判斷腦機界面的發展方向,或是何時才能發展成熟,都還言之過早。但這無傷大雅。畢竟,當某人發明輪子的時候,他也沒有立即想到阿斯拉特快車、雲霄飛車或是滑板。

不過,經歷過讀心術的我,現在已經是個信徒。雖然這還在草創階段,但已經投入數百萬美元的經費支持它發展。下一個偉大的腦機界面突破,或許可以直接連結到我們與生俱來的電子裝置。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取得網路轉載授權)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7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