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夢幻明星隊

好萊塢夢幻明星隊

Print Friendly

好萊塢夢幻明星隊
編譯/陳宣豪

假如Will Smith當初沒有拒絕《駭客任務》男主角的演出邀約;或捨棄Gal Gadot,改由Alicia Vikander飾演《神力女超人》女主角,電影是否會為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甚至獲得更好的評價與票房?種種臆測與猜想在過去只能任由演員、導演和觀眾在心中反覆琢磨。然而,假設有這麼一樣類似電玩「夢幻明星球隊」(Fantasy Sports)的工具,可以任意換角、更改劇情,預測每一種改變會如何影響電影推出後的表現,是否便有機會打造出前所未見的夢幻卡司?

AI選角

總部位於洛杉磯的新創公司Cinelytic,便是眾多提供類似服務的公司之一。其執行長Tobias Queisser表示:公司所開發的演算法能透過歷年電影票房紀錄,與電影主題、主要演員交叉比對,找出受歡迎的電影有哪些規律與模式可循。你可以比較分別由Jennifer Lawrence(曾出演《飢餓遊戲》)或Emma Watson(曾飾演《哈利波特》中妙麗一角)擔任電影主角,對於這部電影會有怎樣的影響。

其實這樣的想法並不新穎,有別於Cinelytic透過分析電影的劇情概要進行預測,比利時的ScriptBook對外宣稱僅需電影腳本便可預測票房;以色列的Vault則藉由追蹤使用者線上預告片的觀看紀錄與習慣,預測什麼類型的電影會在特定族群中受到好評。除了新創公司,大型製片廠「20世紀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也透漏公司如何利用AI預測預告片中哪些物件與場景最能吸引觀眾目光與觀影欲。

當然,AI並非無往不利。演算法其實是透過分析過往的歷史資料進行預測,所以往往受制於數據、忽略可能的文化或觀眾品味的變化。例如2016年的動作奇幻電影《魔獸爭霸:戰雄崛起》(Warcraft: The Beginning),改編自著名同名電玩系列遊戲。由於這類由電玩改編的電影十分少見,使得AI預測變得十分困難。這部電影最終在美國票房的表現慘淡,卻在中國引起廣大迴響,成為中國歷年首周票房最佳的外語電影。

即使如此,AI在好萊塢電影工業的應用潛力仍不容小覷。以2017至2018年──包含《宿怨》(Hereditary)、《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與《噤界》(A Quiet Place)在內──的50部電影為例,只有不到一半的電影,在推出後票房與預算相抵有結餘;相較之下,ScriptBook的票房預測,準確率逾八成。

藝術人之恥?

無論Cinelytic或ScriptBook,客戶中其實不乏大型或知名獨立製片廠,試圖利用AI篩選出最具經濟效益的劇本或電影,卻紛紛要求簽屬保密協議。追根究柢,或許是作為藝術創作者的矜持:一個看重個人魅力、美感與直覺的產業,卻向一板一眼、冰冷的演算法求援,甚至主宰每一本劇本、每一部電影的去留。箇中的悲憤與難堪令他們紛紛在大眾的視野中與AI保持距離。

Netflix則是少數公開擁抱AI的異類。相較於劇本有著較高的不確定性,Netflix憑藉自身網路影音串流服務的優勢,追蹤、記錄數百萬訂閱者的觀影行為,預測怎麼樣的縮圖最能提高點擊率,甚至觀眾們在收看互動式影集《黑鏡:潘達斯奈基》(Black Mirror: Bandersnatch)時的每一個選擇。這張囊括幾乎全球收視戶的大網,令Netflix充分掌握消費者品味,在電影工業中異軍突起。

 

編譯來源

J. Vincent, “Hollywood is quietly using AI to help decide which movies to make,” The Verge, 2019.

(本文由教育部補助「AI報報─AI科普推廣計畫」執行團隊編譯)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5 −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