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諾酮(Quinolone)

Print Friendly

喹諾酮(Quinolon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李屏/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詹莉芬老師修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喹諾酮的發展歷史
有研究人員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用來治療瘧疾的氯奎寧劑(Chloroquine),是第一個喹諾酮類抗生素。但1962年,由George Lesher等人所發現的耐啶酸(Nalidixic acid),普遍被認為是第一個用於臨床上的喹諾酮類抗生素,用於治療泌尿道感染。耐啶酸結構如下:

自從耐啶酸被使用後,有多達一萬種的類似物被合成製造出來,只有少數幾種可應用於臨床上。喹諾酮是一種人工合成的廣效型抗生素,擁有一個雙六圓環不飽和亞胺烯酮架構雜環化合物。喹諾酮的基本結構如下:

大部分用於臨床上的喹諾酮都屬於氟化喹諾酮(Fluoroquinolone),所謂氟化喹諾酮,就是在環狀結構上外接一個氟原子。研究發現在C-5,C-6及C-7位置上接上不同於氫原子的氟原子或環胺基等官官能基團時,絕大部分都可以提高格蘭氏陰性菌及陽性菌的抗菌活性。譬如:

由於喹諾酮既不是微生物分泌物又不是微生物分泌物的類似物,所以嚴格來說其不是抗生素(Antibiotic)而只是人工合成的抗菌劑(Antibacterial)。

1998年,首度發現靠質體傳送的qnr (quinolone-resistance) 抗藥基因,世界各地陸續分離到攜帶此基因的各種菌株,抗藥性菌株的研究報告不斷地被發表,導致現今抗生素選擇及治療的局限性。

喹諾酮的作用機制
喹諾酮抗菌劑對於革蘭氏陰性細菌及部分陽性細菌DNA之合成具有抑制作用。一般抗菌劑的作用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或干擾細胞的代謝,但喹諾酮類抗菌劑是直接侵透入細菌細胞,藉由細胞膜外的膜孔蛋白通道,以被動擴散方式進入細胞內,在細菌生長複製過程中與氧核糖核酸螺旋酶(DNA gyrase)結合,抑制細菌的DNA進行複製或轉錄等工作,阻斷細菌細胞的複製,破壞了細菌的代謝,使其細胞迅速瓦解。

不同種類的抗菌劑干擾細菌DNA複製的位置不相同,因此當某一種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時,並不代表全部類抗生素亦都會產生抗藥性,但也可能發生多重抗藥性,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紀錄是很重要的。

研究人員發現喹諾酮類抗菌劑與其他抗菌劑不會有交互抗藥性,對於部份具有抗藥性的菌種仍十分有效

喹諾酮抗菌劑的特點
◆抗菌譜廣,對格蘭氏染色呈陰性桿菌活性最好,對其他抗生素耐藥的細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無交叉耐藥性。
◆細菌對本類藥物發生耐藥突變的機率低。
◆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長,使用方便。
◆與頭孢菌素類藥物相比,抗菌作用相似,但價格較便宜。
◆不良反應少,主要是胃腸道症狀、中樞神經系統和一般變態反應。
◆超過90%的活性成分會在24小時以內會由尿液中排出,不會對動物有殘留性的傷害。

喹諾酮抗菌劑的使用禁忌
◆患有癲癇、QT波間隔延長、已存在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中樞神經系統發炎等等的症狀或是曾經中風過的病人,不能使用喹諾酮類的藥物
◆孕婦不適合使用喹諾酮類的藥物,除非沒有第二種抗菌藥物可選擇,氨基甙類抗生素、四環素類抗生素、喹諾酮類、磺胺類,均會影響胎兒發育
◆孩童不適合使用此藥物,因為會嚴重傷害muscoskeletal system,但若細菌感染太過嚴重以致無其他藥物可使用,則另當別論
◆有藥物過敏的人不能使用。
◆喹諾酮類可螯合二價、三價金屬陽離子,如Ca2+、Mg2+、Al3+、Zn2+等,因而不能與含有這些離子的食品和藥物同時服用。

喹諾酮抗菌劑的副作用

 

參考文獻
1.http://www.ylh.ntuh.mc.ntu.edu.t … file/Quinolones.pdf
2.http://en.wikipedia.org/wiki/Quinolone
3.http://www.csu.edu.tw/csitshow/Hmanager/90data/414.doc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Johnny at 00:49:02

    謝謝你們這份研究~~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