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爆炸

重力波:宇宙真的曾經暴脹

2014年4月1日下午兩點,筆者到臺大物理系凝態館聽演講,座位已經爆滿,連走道都擠得滿滿的,大家都是來聽史丹佛大學物理教授郭兆林的演講。筆者坐在攝影機的後面看著錄影人員準備就緒。一開始主持人介紹郭教授畢業於臺大物理系以及其他的經歷。 這是ㄧ場學術性的演講,現場有許多外籍人士。郭教授用英語先簡單地用幾張投影片介紹宇宙背景輻射、暴脹論、和重力波,並且解釋為什麼重力波在宇宙背景輻射屏幕上所照成的印記能證實暴脹論。宇宙學家相信只有暴脹能加強宇宙早期的重力波,如果宇宙的早期的重力波能被驗證,這一定可增強人們對暴脹論的信念。

科學家發現決定性證據 支持長期受爭議的宇宙膨脹理論 (cosmic inflation theory)

宇宙的生成,生命的誕生,向來是科學、哲學,甚至是宗教學上讓人探究的議題。數百年來,在科學界中,多有天文物理理論輩出,然而卻始終因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沒有一個單一理論能完全排除其右。而在臺北時間3月18日凌晨時分,美國麻州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研究中心的團隊,發表震驚世人的研究成果,他們表示由BICEP2天文望遠鏡長期在南極觀測的結果,強烈地支持「宇宙膨脹理論 (cosmic inflation theory)」,其證據不僅充分,並解決了一些長期使天文物理學家困惑的謎團。

大爆炸紀念日:六個宇宙大爆炸的迷思

西元1964年,兩位來自美國新澤西州貝爾實驗室的工程師,試圖架設一個更好的天線,結果卻意外揭開了宇宙的起源。阿諾‧彭齊亞斯(Arno Penzias)和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所接收到的無線電嘶嘶聲,為第一次證實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信號。這個遺留輻射(relic glow)源於大爆炸,並散布在整個宇宙。 這個發現證實了大爆炸理論,也是現今對宇宙起源的最佳解釋。彭齊亞斯和威爾森也因這項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在五十年後的今天,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已經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年齡、形狀和組成,以及相關的發展細節。但幾乎與每一個新發現一樣,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來的是更加令人傷腦筋的新問題。

科學十年回望(1)

科學十年回望(1)
知識通訊評論第100期

在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行將結束之際,《科學》雜誌回顧了過去十年裏的一些偉大的想法以及使這些想法變為現實的技術。

照亮基因組的“暗物質”

10-111

這個“暗基因組”的範圍在二○○一年首次發表人類基因組時變得明瞭。科學家原來期待在人類DNA的三十億個堿基裡找到十萬個基因,結果他們吃驚地發現只有三五○○○個(當前的數目是二一○○○個)。

從去氧核糖核酸到蛋白質的過程曾經看起來是那麼簡單。DNA告訴身體如何製造蛋白質,DNA的化學表親核糖核酸(RNA)鏈充當分子信使,把指令帶到細胞的蛋白質工廠並將其轉譯為行動。

基因序列承載著DNA的指令,基因之間是不連貫的、無用的、惰性的大段“破爛兒DNA”。

【知識快訊】全球最新科學知識消息2010年11月號

【知識快訊】全球最新科學知識消息2010年11月號

知識通訊評論第97期

英國放棄潮汐發電計畫

曼得布洛特

英國能源部長休恩(Chris Huhne)十月十八次日宣布,英國政府不會資助一項大型潮汐發電計畫,該計畫最多可提供大約十七兆瓦小時電力,是英國年電力供應的百分之五。英國聯合政府陳述能源政策的聲明中,休恩說因為地方環境的擔憂以及十六公里賽文河攔河壩可能需要三百億英鎊(四十八億美元)支出的兩項考量,使其他方案勝出。他也確認了八個適合建造新核能電廠的地點,並指出有意興建核電廠的承包商,不該指望政府會有補助。

碎形幾何學之父去世

被尊稱為碎形幾何學之父的數學家曼得布洛特(Benoit Mandelbrot)十月十四日去世,享年八十五歲。曼得布洛特一九五八年起,就在IBM紐約約克頓高地的研究實驗室工作,他發現了可以量測碎形圖案的數學公式,每一碎形都與整體相似。碎形幾何已用於建立物理、生物和金融體系的模型,並且是物理學紊亂系統和以及渾沌理論的基石。曼得布洛特的數學所製造出來的美麗圖像,使他聲譽崇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