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學

為何可以用哈伯常數估計宇宙年齡

為何可以用哈伯常數估計宇宙年齡 (Why Hubble’s constant can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age of the univers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義裕

根據哈伯定律,遠方星系都在遠離我們而去,且遠離的速度 \(v\) 和距離 \(d\) 成正比,而其間的比例係數 \(H\) 則稱為哈伯常數。寫成數學形式即為:\(v=Hd\)。你可能會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人家說,哈伯常數的倒數可以用來做為宇宙年齡的估計,但這是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個不相干的問題。我們都很熟悉所謂的簡諧運動,它指的是一個質量為 \(m\) 的物體在受到一條彈簧常數為 \(k\) 的彈簧之回復力時之運動,其運動方程式之數學形式為

\(m\cdot(\)加速度\()=\)\(k\cdot(\)位移\()~~~~~~~~~(1)\)

哈伯定律以及哈伯常數的進一步說明

哈伯定律以及哈伯常數的進一步說明 (More on Hubble’s law and Hubble’s constant)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陳義裕

人類觀星並對之做紀錄與分析雖然已有數千年,但受限於肉眼以及過去望遠鏡解析度的不足,所觀察到的星體幾乎都在本銀河系裡面,這現象持續到 1920 年代,才因為更大望遠鏡的建造、以及天文學家發現了更可靠的距離測量方式而有了改觀。至此,人們才意識到宇宙中有許許多多和本銀河系相仿的星系,而且它們和我們之間的距離,與肉眼便能見到的那些(本銀河系的)星星相比,簡直是遙不可及!

哈伯 (Edwin Powell Hubble, 1889-1953) 在 1929 年整理了前人以及自己的觀測資料,以不同星系相對於太陽的遠離速度當成縱軸,把星系相對於我們的距離當成橫軸,畫出了類似圖一的結果(這是將哈伯原始數據重新繪製,原因詳見後述)。這些數據點看起來相當散亂,在一般的實驗中,我們可能不會很有信心地以線性函數去做近似,但考慮到天文觀測的諸多不確定性,哈伯仍大膽地以一條直線(圖一綠色虛線)去描述這些數據間的關係,並將之詮釋成遠方星系都在遠離我們,且其遠離速度與星系和我們之間的距離成正比。後來所謂哈伯定律 (Hubble’s law) 指的便是這個關係。

Fig1-Hubble Original Plot

圖一 哈伯定律的部份數據圖

廣義相對論之鏡 ─ 重力透鏡

廣義相對論之鏡 ─ 重力透鏡 (Gravitational Lensing, Telescope from General Relativity)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物理所博士班 薛人瑋

1919 年,天文學家愛丁頓 (Arthur Eddington) 率領探險隊,前往西非觀測日全食。然而記錄日食並不是探險隊的主要目的,愛丁頓希望藉此天文奇觀,向全世界證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十九世紀初,物理學家索德那 (Johann Von Soldner,1776-1833) 藉由牛頓力學,得出光線行經大質量天體會受到偏折的結論,也計算出遠方星光受到太陽重力影響的偏折角度。然而在廣義相對論計算下,遠方星光的偏折角卻是牛頓力學的兩倍。當日全食發生時,遠方星光通過太陽表面附近被偏折的現象可以被直接觀測,愛丁頓一行人的紀錄,將決定廣義相對論與牛頓萬有引力孰對孰錯。

光為什麼會被重力偏折呢?我們知道光在介質中走直線,遇到介面則會發生折射現象。事實上,描述光直線前進並不夠精確,光所選擇的路徑為『最短時間路徑』,此原理由數學家費馬 (Pierre de Fermat,1601-1665) 在 1662 年提出,又稱費馬原理。廣義相對論將重力轉換成時空的曲率,我們可以想像太陽將附近時空彎曲,形成一個深坑,在其後的遠方星光,自然得『繞路而行』才能得到最短時間路徑。此現象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看似遠方星星在天空上的位置有了改變(見圖一)。

pic1

圖一 水星星光受太陽重力場偏折示意圖。(薛仲堯繪)

[影音] 102年物理教師增能研習-宇宙學示範教學&宇宙學新知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物理學科中心102年度課綱微調課程教師增能研習計畫
主持人:高涌泉 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講師:陳義裕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高文芳 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時間:2013年11月26日(二) 

教材下載連結

1.宇宙學示範教學(陳義裕教授)

102年度物理課綱微調課程教師增能研習計畫-宇宙學

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物理學科中心102年度課綱微調課程教師增能研習計畫

  1. 參加對象:各公私立高中職物理科教師
  2. 研習主題:宇宙學 
  3. 授課講師:陳義裕 教授(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高文芳 教授(國立交通大學物理研究所)
  4. 研習地點:國立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思亮館國際會議廳
  5. 研習時間:2013年11月26日(二)

 

1126物理研習

11/26物理研習-高文芳教授

至大無外與至小無內–宇宙學(Physical Cosmology)與基本粒子(Fundamental Particle)的關係

至大無外與至小無內–宇宙學(Physical Cosmology)與基本粒子(Fundamental Particle)的關係
國立台南第一高級中學物理科羅焜哲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蔡志申教授責任編輯

「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這八個字,均出自莊子雜篇的”天下”章中,莊子與惠施的對話。惠施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