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

代謝

代謝(Metabolism)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代謝是生物體為了維持生命所進行的一系列化學反應,這些反應使生物體能成長、繁殖、維持身體結構並對環境做適當的反應。代謝通常分為兩個範疇:異化代謝(catabolism)將有機物質分解,例如利用細胞呼吸以獲取能量;同化代謝(anabolism)消耗能量以建構細胞的成分如蛋白質與胺基酸。

代謝的化學反應被組織成代謝途徑,在代謝途徑中,化合物被一連串的酶催化,經由一系列的步驟轉化為另一種化合物。在代謝過程中,酶十分重要,酶可使生物體進行必要的反應,這些反應因需消耗能量,本身不會自然發生,酶可將這些反應與某些可釋出能量的自發反應結合。以酶作為催化劑,可使這些反應快速而有效的進行,酶也可因應細胞環境的變化及其他細胞發出的信號而調整代謝途徑。

生物體的代謝決定何種物質為營養素,何種物質有毒。例如某些原核生物(prokaryote)使用硫化氫為營養素,然而對動物而言,此種氣體有毒。代謝的速率,又稱代謝率(metabolic rate)也會影響生物體需要多少食物。代謝有一項值得注意的特色,在非常不同的物種間具有相似的代謝途徑及代謝物質。例如作為檸檬酸循環中間物的數種羧酸,在所有生物體中均可發現,其中包含單細胞細菌大腸桿菌及體積龐大的多細胞生物如大象等。可能由於這些代謝途徑的高效率,而且在演化史的早期,這些途徑即已存在,所以不同生物間的代謝才會有如此驚人的相似性。

關鍵性化合物

構成動物、植物與微生物的大部分組織是由三類基本分子組成:胺基酸、醣和脂質(通常稱為脂肪)。因為這些分子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代謝反應主要的工作,即在建構細胞與組織時製造這些分子,或在消化與利用食物時,將這些分子分解,並以其作為能源。許多重要的化合物可以結合在一起,製造如DNA和蛋白質等聚合物。這些巨分子是所有生物體必要的物質,下表中列出了一些最常見的生化聚合物。

核苷酸(Nucleotide)

核苷酸(Nucleotide)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核苷酸是RNA與DNA的結構單位,由數個連接在一起的分子組成(如圖1)。而且核苷酸在代謝作用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代謝過程中,核苷酸作為能量來源(腺苷三磷酸和鳥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參與細胞傳訊(環單磷酸鳥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和環單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而且被納入重要酵素性反應的輔因子中(輔酶A、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黃素單核苷酸和菸鹼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圖1 最常見的核苷酸之結構元件

核苷酸結構
核苷酸由鹼基(含氮鹼基)、五碳糖(不是核糖(如圖2)就是2’去氧核糖)和一至三個磷酸根構成。鹼基與糖構成核苷,磷酸根與糖的2,3或5號碳形成化學鍵,其中以與5號碳鍵結最常見。當磷酸根與糖的兩個羥基連接時,會形成環核苷酸。如果核苷酸的糖是核糖就稱為核糖核苷酸;而去氧核糖核苷酸含有的糖是去氧核糖。核苷酸的鹼基可以是嘌呤或嘧啶。

磷脂(Phospholipid)

磷脂(Phospholipid)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磷脂是某類脂質的總稱,因為能形成脂雙層,而成為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大多數磷脂含有二醯甘油、磷酸根和簡單有機分子,如膽鹼(choline);不過有一種磷脂叫神經磷脂(sphingomyelin)並不遵循此原則,神經磷脂的組成中含神經胺基醇(shingosine)而非甘油。

磷脂

兩親媒性
磷脂的一端為親水性(可吸引水),然而它具疏水性的另一端卻排斥水。親水端含有帶負電的磷酸根,也可能含有其他極性原子團;疏水端通常由長的脂肪酸烴鏈所構成。磷脂被放入水中後,會隨各種磷脂的特殊性質而形成不同的結構。這些特殊性質使磷脂在磷脂雙層扮演重要的角色。在生物系統的雙層結構──如細胞膜──中,磷脂經常與其他分子(如蛋白質、醣脂、膽固醇)一起出現。當許多磷脂分子的疏水端並排在一起對準另一些磷脂分子的疏水端,脂雙層就生成了,這種方式形成的薄膜,兩面都有親水端可接觸水。

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RNA)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核糖核酸 (RNA) 是生物學上重要的分子類型,由一長串的核苷酸為組成單位。每一個核苷酸都含有鹼基、核糖和磷酸根。RNA與DNA非常類似,但二者在結構的細節上有少許差異:在細胞中,RNA通常是單股,而DNA通常是雙股;RNA的核苷酸含有核糖,而DNA含有去氧核糖(缺少一個氧原子的核糖);而且,RNA含有尿嘧啶 (uracil),而DNA則含有胸嘧啶 (thymine)。RNA聚合酶將DNA轉錄為RNA,通常再由其他酶進一步催化。在合成蛋白質的過程中,RNA十分重要。名為傳訊者RNA的某種RNA攜帶來自DNA的資訊至核糖體,這些核糖體由蛋白質與核糖體RNA化合而成,形成可閱讀傳訊者RNA的分子機器,並把傳訊者RNA攜帶的訊息轉譯為蛋白質。還有很多種RNA,各有不同的任務,例如調控基因表現,而且RNA也可作為大多數病毒的基因體。

與DNA之比較

RNA與DNA都是核酸,但二者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點,DNA為雙股,而RNA在大多數的生物功能上,都是單股分子,其核苷酸的鏈也比DNA短得多。第二點,DNA含有去氧核糖,RNA含有核糖(在DNA中,五碳糖環狀的2’位置沒有羥基)。因為這些羥基使得RNA容易水解,造成RNA比DNA不穩定。第三點,在DNA中,與腺嘌呤互補的是胸嘧啶,而在RNA中,則為尿嘧啶,尿嘧啶是胸嘧啶脫去甲基後的產物。

結構

在RNA中的每一個核苷酸都含有核糖,其碳原子編號為1’至5’。鹼基連接在1’位置,通常為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或尿嘧啶(U)。腺嘌呤和鳥嘌呤屬於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屬於嘧啶。磷酸根連接在核糖的3’位置和下一個核糖的5’位置。在生理條件下的酸鹼值,每個磷酸根都帶有負電荷,因此RNA為帶電分子(多電荷陰離子),如圖1。胞嘧啶與鳥嘌呤,腺嘌呤與尿嘧啶之間會形成氫鍵。然而,也有可能發生其他交互作用,例如一團腺嘌呤互相黏結而形成凸塊,或如GNRA四鹼環 (tetraloop) 中有鳥嘌呤-腺嘌呤鹼基對。

圖1 RNA的化學結構

轉錄(遺傳學)

轉錄(遺傳學)(Transcription (genetics))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轉錄,又稱為RNA合成,是製造一段與DNA序列相對應的RNA副本。RNA與DNA都是核酸,使用核苷酸的鹼基對作為互補語言,有正確的酶存在時,DNA與RNA之間可交互轉換。在轉錄的過程中,RNA聚合酶先讀取DNA序列,接著RNA聚合酶產生互補、反向平行的一股RNA。與DNA複製不同,原來DNA中所有的胸嘧啶,轉錄後在RNA副本中均出現尿嘧啶(U)。

固醇

固醇 (Sterol)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固醇是某一類重要的有機分子之總稱,存在於植物、動物與菌類中,動物的固醇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膽固醇。膽固醇在細胞的多項功能中擔任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脂溶性維生素與類固醇荷爾蒙的前驅物。

             固醇的化學結構

固醇的種類

植物的固醇稱為植物固醇 (phytosterol),動物的固醇稱為動物固醇 (zoosterol)。重要的動物固醇有膽固醇和某些類固醇荷爾蒙;有名的植物固醇包括菜油固醇 (campesterol)、豆固醇 (sitosterol)和豆甾醇 (stigmasterol)。麥角甾醇 (ergosterol)是菌類細胞膜的固醇,其生理功能類似動物細胞中的膽固醇。

硒半胱胺酸(Selenocysteine)

硒半胱胺酸(Selenocysteine)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硒半胱胺酸是存在於許多種酶(例如麩胺基硫過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s)、四碘甲狀腺胺酸 5’脫碘酶(tetraiodothyronine 5′ deiodinases)、雙硫氧還還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s)、甲酸脫氫酶(formate dehydrogenases)、甘胺酸還原酶(glycine reductases)和某些氫化酶)中的一種胺基酸。

命名
IUPAC/IUBMB的聯合命名委員會已正式建議以三字母 Sec作為硒半胱胺酸的簡寫,以單字母U作為其代碼。IUBMB為國際生化與分子生物聯合會(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結構
硒半胱胺酸的結構與半胱胺酸相似,不過原來半胱胺酸中硫的位置被硒原子取代(圖1)。含有一個或多個硒半胱胺酸的蛋白質,稱為含硒蛋白質。

圖1 硒半胱胺酸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I)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I)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RNA聚合酶的作用
結合與起始期
在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的結合,包含α次單元辨認出DNA的上游單元(upstream element)(40至-70鹼基對),以及σ因子辨認出-10至-35區塊。有數個σ因子調控基因表現。舉例而言,在正常條件下,σ70會表現,使RNAP與管家基因結合,而σ32誘使RNAP與熱休克基因結合。

與DNA結合之後,RNA聚合酶由閉合複合體切換成開放複合體。此一變化包括DNA兩股分離,形成解螺旋的DNA區段,長度約有13 bp(鹼基對之縮寫)。根據華生-克里克鹼基對交互作用,核苷酸和模板DNA股之間以鹼基配對。因為DNA要解旋及重旋,所以超線圈(supercoiling)在聚合酶的活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RNAP前方的DNA區段要解旋,有一補償性正超線圈存在。在RNAP後方的DNA區段要重旋,存在著負超線圈。

延長期
轉錄延長期包含進一步加入核糖核苷酸,以及開放式複合體變成轉錄複合體。因為RNAP與啟動子的結合很強,無法開始形成完整長度的轉錄本。此一階段的轉錄,生成較短的RNA片段,大約只有9 bp,此一步驟稱為退化轉錄。一旦RNAP開始形成較長的轉錄本,它會清除啟動子。此時,-10至-35啟動子區塊瓦解,σ因子脫離RNAP。當σ因子抓緊RNAP的適當位置時,剩餘的RNAP複合體向前移動。17-bp轉錄複合體有8-bp的DNA-RNA混成體,也就是說,有8個鹼基對參與RNA轉錄本與DNA模板股的結合。當進行轉錄時,核糖核苷酸由RNA轉錄本的3’端加入,而且RNAP複合體沿著DNA移動。雖然RNAP看起來沒有3’末端核酸酶(exonuclease)的活性,不會像DNA聚合酶那樣有校對的功能,但有證據顯示,RNAP遇到配對錯誤的鹼基對會暫停,並將錯誤更正。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

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I)
國立新莊高級中學陳偉民退休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RNA聚合酶(縮寫為RNAP或RNApol)為合成RNA所需的酶。在細胞中,以DNA基因做為模板,製造RNA鏈的過程稱為轉錄,RNAP為轉錄必需的酶。RNA聚合酶是生命必需的物質,在所有生物及許多病毒中均存在此種酶。以化學術語來說,RNAP是一種核苷酸轉移酶(nucleotidyl transferase),在RNA轉錄本的3’端進行核糖核苷酸的聚合反應。

歷史
在1960年,懷斯(Sam Weiss)、史帝文斯(Audrey Stevens)和何威茲(Jerard Hurwitz)三人各自發現RNAP。不過,1959年諾貝爾醫學奬頒給了歐秋雅(Severo Ochoa)和亞瑟‧科恩柏格(Arthur Kornberg),表彰他們發現了RNAP,不過事後證實他們發現的是聚核苷酸磷酸解酶(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
在2006年,諾貝爾化學奬頒給羅傑‧科恩柏格(Roger Kornberg),以表彰他建立了轉錄過程的各個步驟中,RNA聚合酶的詳細分子影像。

轉錄之操控
操控基因轉錄的過程,會影響基因表現的模式,因此,使細胞能適應變遷中的環境,在生物體內發揮特殊的功能,維持生存所需的基本代謝反應。
RNAP可以受特定的DNA序列影響,啟動轉錄,這段特定的DNA序列就稱為啟動子。接下來,合成RNA鏈,與做為模板的DNA股互補。在RNA股上增加核苷酸,稱為延長。在真核生物中,RNAP可以合成兩百四十萬個核苷的長鏈(肌肉萎縮蛋白(dystrophin)基因的全長)。RNAP會受特定的DNA序列影響,釋出RNA轉錄本,這段特定的DNA序列位於基因末端,稱為終止子(terminator)。

RNAP的產物包括:
傳訊RNA(mRNA)──在核糖體合成蛋白質時,做為模板。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