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演講] 2014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嶄新光明大道

[演講] 2014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嶄新光明大道

 [物理大師演講] 2014諾貝爾獎物理獎得主中村修二:嶄新光明大道

中村修二被譽為藍光LED之父,是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臺灣大學特邀現任職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中村教授,來臺大演講進行一場公開演講,全程以英文講述,歡迎有興趣的觀眾報名參與!

【2014諾貝爾物理獎特別報導】藍光─把嶄新的光明帶到世界的角落

【2014諾貝爾物理獎特別報導】藍光─把嶄新的光明帶到世界的角落

一個發光二極體,是由好幾層的半導體物質所構成的。在LED裡面,電直接被轉化成光(光子),與其他光源相較更為節能,因為其他的光源將大部分的電轉換成熱能,只有少部分的電轉換成光。白熾燈也好,鹵素燈也罷,都是使用電流加熱燈絲來發光。之前被稱為節能燈具的螢光燈,則是藉由電來激發氣體,進而產生光和熱。在LED燈問世後,螢光燈的節能稱號便拱手讓出。 因此,相較於以往的照明設備,新的發光二極體僅需少許的能量。今日,LED燈還在持續不斷地改良,只為追求更加節能,讓每單位輸入電能所達到的光通量愈來愈高。關於一顆LED燈的最新記錄是每瓦300流明(300 lm/W),相較之下,一般白熾燈泡只有每瓦16 流明,日光燈管頂多每瓦70流明(瓦是電功率的單位,流明則是光通量的單位)。由於全世界的用電量中有四分之一用於照明,LED燈的貢獻就是大大節省世界的能源。 LED燈也比其他照明設備長壽。在燈絲被燒壞前,白熾燈可以使用約1千個小時,螢光燈則為1萬個小時,而LED燈可以使用約10萬個小時,因此使用LED燈能讓物料的耗損顯著地縮小。 從半導體中產生光 LED科技與當今的行動電話、電腦和所有依據量子現象的電子裝置,有著相同的工藝。發光二極體摻雜數層半導體材料:n型層的多數導電粒子為帶負電荷的電子,而p型層則缺少電子,其多數導電粒子為被描述成帶有正電荷的電洞。 在這兩者之間是一個活性層,當半導體通上電以後,就會驅動在其間帶有負電荷的電子與帶有正電荷的電洞。電子和電洞相遇時就會重新結合並發光。至於光的波長則完全要看半導體的材質。用七彩的彩虹來觀察,藍光屬於短波光的一端,所具能量較高,只有某些物質能產生藍光。
【2014諾貝爾物理獎】照亮世界的嶄新光芒

【2014諾貝爾物理獎】照亮世界的嶄新光芒

今年諾貝爾物理獎桂冠頒給三位發明節能且環保的光源發明家,他們是日籍科學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諾貝爾獎的精神是要把獎項頒給對全人類有最大獲益的發明。使用藍色發光二極體(LEDs),就能用全新的方式製造白光。而LED燈的問市,使世人現在有比舊的燈具更加節能的選擇。 當赤崎勇、天野浩、中村修二在1990年代,他們三人所研發的二極體終於產生高亮度的藍色光以後,就引發了光電科技的全面變革。 綠色和紅色的發光二極體許久以前就存在,但沒有藍色的光,就無法生產出白色的燈泡。儘管科技業界及學界投注了大量的心力,藍色發光二極體的研發仍花了30年的時間。 許多的人連連敗退,但這三位科學家卻成功了。這次獲獎的三位得主,赤崎勇與天野浩是名古屋大學的同事;中村修二則發跡於日本德島的一家小公司─日亞化學工業公司,雖然出身並不顯眼,但卻是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與青紫色激光二極管的發明者,世人稱他為「藍光之父」。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V〕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V〕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化學科蔡亞柏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請按此連結,參閱「教師手冊之一」

教師手冊之二(Teacher’s Guide II)

實驗紀錄樣本

A. 實驗數據紀錄於表二,並進行數據處理。

本次實驗設定IC = 5 mA。

表二  配製一個空白液和五種標準液以及未知濃度的測定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II〕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II〕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化學科蔡亞柏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請按此連結,參閱「學生講義之一」「學生講義之二」

教師手冊之一(Teacher’s Guide I) 

背景資料

A. LED測試盒

整組儀器除了定電流LED驅動電路需仔細配線外,其他很容易按「學生手冊」的說明組裝。在定電流LED驅動電路方面,可以考慮以市售LED測試盒代替自己組裝。一個LED測試盒價格約250元,可到電子街詢問,作者購自台中廣華電子。

按照圖一的順序連接,先選擇定電流值(2~30 mA,下圖係選用30 mA進行連接)後,再連接一個藍光LED,便完成定電流驅動電路。 

圖一 利用LED測試盒完成定電流驅動電路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I〕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I〕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化學科蔡亞柏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請按此連結,參閱「學生講義之一」

學生講義之二(Student Handout II)

實驗步驟

B. 實驗操作流程圖

1. 放置比色管到比色槽中,並用一顆樂高積木(2 × 4)予以加蓋,如圖十二所示。

圖十二 放置比色管到比色槽中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

化學教室活動:自製簡易光電比色計(Homemade Simple Spectrophotometer)〔I〕
國立豐原高級中學化學科蔡亞柏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化學系楊水平副教授責任編輯

學生講義之一(Student Handout I)

實驗介紹

本實驗的目的是藉由自製簡易的光電比色計,透過數個等差級數濃度的標準液,以及Excel軟體製作檢量線,來探討有色溶液濃度的測定。再者,藉由此機會,學習光電比色計所涉及的光電原理。

在高中化學課本裡,提及有色溶液的顏色越深,其濃度越濃。這僅僅是定性關係的描述。在此次的活動中,經由自製簡易的光電比色計及進行實驗,更深入地探討有色溶液的濃度與顏色深淺之定量關係。

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有機發光二極體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光電科技研究所張淑貞碩士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中最簡單的構造就是將發光層(即有機材料)夾在兩個電極之間,像三明治形狀,而基板為與發光機制無關的玻璃,是用來當支撐的。此結構與發光二極體(Light-Emitting Diode, LED)的結構很像,LED一般結構為陽極n型半導體、活性層、p型半導體陰極。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