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蕭元瑄

水資源敏感的都市設計 (Water-sensitive urban design, WSUD) 照字面上翻譯,就是對水感到敏感的都市設計,更容易理解的說法就是與水共生的都市設計。而這個計畫是由澳洲提出相似於低衝擊開發的理念。因為澳洲長年為水資源問題所苦,原本降雨量就不豐沛,再加上持續的沙漠化,讓降雨更為珍貴,但隨這氣候變遷而越發集中的降雨量,更造成從前少見的水患。因此,以水為中心概念去做規劃和設計,而非以人類萬能的想法面對,WSUD 正是澳洲長年面對這些問題後提出的最好實踐方法。

塑膠容器的回收與再利用

塑膠容器的回收與再利用 Reuse and Recycle Plastic Bottles Containers
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許桓瑜

塑膠容器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被使用,甚至在現今的社會中,也已經很難離開沒有塑膠容器的生活。在塑膠從原料、製造、生產、使用,最終廢棄焚燒的生命週期中,我們每個人的一個舉動,將塑膠分類回收,就可以延長塑膠的生命旅程。

65644_p1

資料來源:原作者繪製

航空產業如何減少碳排放?

航空產業如何減少碳排放?(Reducing emissions from aviation)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近幾年來因為經濟快速發展以及海外旅遊風潮湧現,航空業不論是客運或貨運,其運量上皆有顯著的成長,然而為了響應節能減碳的政策,飛機製造商與航空業者在享受這股錢潮的同時,也投入不少資本致力於降低飛機的碳排放。 

魚菜共生系統

魚菜共生系統 (Aquaponics)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黃靖惠

人口密度越來越高,我們已經消耗了無數的土地與水資源,甚至已經嚴重造成環境的迫害。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資源已經成為當今重要的議題。在糧食大量的需求之下,我們不間斷地進行土地利用,持續擴建養殖場以滿足需求。

如何減少碳排放?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

如何減少碳排放?看看這些城市怎麼做 (Introduc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in the World)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房屋的能耗、車輛廢氣的排放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各國的政府也意識到這樣的危機,正著手研發低耗能的建築、規劃對環境友善的運輸系統,以實現城市永續發展的目標。以下全世界減少碳排放的城市,他們是怎麼用什麼方式來減少碳排放,達到低碳城市的目標。

永續社區的模範生-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

永續社區的模範生-英國貝丁頓零碳社區(A Case Study of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建築物的耗能占所有民生耗能項目中最高的比例,以德國為例,光是建築物的耗能就占所有耗能的 40%,因此降低建築物的耗能成為邁向城市永續發展的首要任務。早在西元 2002 年,英國即發展出世界第一個近零碳排放的社區—位於倫敦南郊蘇騰自治行政區內的貝丁頓零耗能社區 (The Beddington Zero Energy Development, BedZED)

綠建築

綠建築 Green Building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 莊智仁

所謂綠建築是指在一個建築的生命週期中,包括設計、建造、裝修、營運、維護和廢除等,都必須兼顧環保的責任和資源有效使用[1]。換句話說,綠建築除了提供適宜健康的生活機能也要維護自然環境的永續發展。

64415_p1

圖一 成大綠色魔法學校。(引用自低碳生活部落格http://lowestc.blogspot.tw/2015/03/blog-post_6.html)

淺談混凝土節能減碳:卜作嵐水泥 & 輕質混凝土

淺談混凝土節能減碳:卜作嵐水泥 & 輕質混凝土 (Carbon Reduction of Concrete: Portland Cement and Lightweight Aggregate)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 吳宗翰

混凝土是土木營建工程中主要的營建材料,其成分之一的水泥是產生全球溫室效應氣體 (CO2) 的主要元兇之一,平均生產 1,000kg 的水泥會產生約 900~1,000kg 的 CO2[1, 2]。根據國際能源總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簡稱IEA)於 2009 年的報告指出,全球 5% 的 CO2 排放量是來自於水泥產業[3]。由此可知,生產水泥對地球帶來相當大的環境衝擊,因此我們應努力減少水泥用量來達到節能減碳的目標,對於土木營建工程而言,要減少水泥用量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著手進行:(1) 使用卜作嵐材料來取代部分水泥;(2) 減少混凝土的用量。

認識韌性城市(下)

認識韌性城市(下)(Resilient City)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連結:認識韌性城市(上)(Resilient City)

認識韌性城市(上)中指出,傳統「生態平衡」的觀念在現在已遭遇挑戰,過去人類視暴風雨、洪水氾濫、山崩、土石流、野火等自然現象為「干擾」(Disturbance),因此利用各種手段防止這些現象發生,但根據近期的研究成果證實,這些原本被稱為干擾的現象其實是系統維持功能及運作的一種機制,純屬自然現象,且並沒有所謂的理想原點,而系統一旦受到摧毀性的擾動,便無法復原,這樣的說法推翻過去生態平衡之理念,主張「生態不平衡」(Non-equilibrium Paradigm)之說。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