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 B12,C (Vitamin 12,C)-上

Print Friendly

維生素 B12,C (Vitamin 12,C)-上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生物科蔡敏麗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皆屬於水溶性維生素,易溶於水溶液中,即使攝取量過多,水溶性維生素會隨尿液排出體外,並不會在體內屯積。而維生素 B12為環狀結構,環中心含有一個鈷離子,故又稱鈷胺素﹙cobalamins, cyanocobalamin﹚,維生素B12目前只在動物性食物中被發現。食物中的維生素B12會與唾液中的嗜鈷蛋白(Cobalophilin)或胃中的維生素B12結合蛋白(R protein, haptocorrin) 結合,進入腸道後,經由胰蛋白酶(trypsin)消化,釋出的維生素B12會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在因子(intrinsic factor, IF)結合成IF- B12複合物,迴腸黏膜的上皮細胞接受器藉由內噬作用(endocytosis)使其進入細胞內,維生素B12再與轉鈷胺素(transcobalamin II, TC-II)結合後,大部分藉由肝門靜脈運輸至肝臟儲存,以甲基鈷胺素(methylcobalamin)、5’-去氧腺嘌呤鈷胺素(5’-deoxyadenosylcobalamin)儲存於動物的肝臟中,少部分維生素B12運輸到全身各組織利用,而未經利用的維生素B12經肝臟代謝後隨膽汁排出。一般正常成人維生素B12在肝臟的儲存量可以支撐三到五年。 經由甲硫胺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和輔酶維生素B12作用,肝臟儲存之甲基鈷胺素的甲烷基移給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以維持體內甲硫胺酸(methionine, MET )量的多寡,將甲硫胺酸作為身體蛋白質的合成來源。 維生素B12與葉酸代謝相關,移除甲基四氫葉酸(N5-methyltetrahydrofolate)的甲基,轉成為具有生物活性的四氫葉酸(tetrahydrofolate, THF),在此反應中擔任輔酶,不足量的維生素B12會降低活性葉酸生成,造成葉酸缺乏,因而維生素B12缺乏的症狀與缺乏葉酸很類似。 胃壁分泌的內在因子不足、寄生蟲寄生或是秋水仙素(colchicine)、解熱止痛藥如:p-aminosalicylic acid的服用,可能會造成無法吸收維生素B12,影響紅血球的生成,引起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 或是巨球性貧血症(megaloblastic anemia)。 請參閱 維生素 B12,C (Vitamin 12,C)-下 閱讀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