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擾素(Interferon)-上

Print Friendly

干擾素(Interferon)-上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生物科陳桂芳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1957年,英國Alick Isaacs和Jean Lindenmann兩位研究人員發現,當細胞受到病毒感染時,免疫系統產生某種蛋白質在細胞間傳遞訊息,“干擾”病毒的複製,同時警告鄰近正常的細胞,提高警覺,以防病毒入侵,此種蛋白質稱為”干擾素”。

一、干擾素特性:
干擾素(Interferon,簡稱IFN)是一種醣蛋白,分子量在20000~40000 Dalton之間,抗酸、耐鹼力高於一般蛋白質。在正常組織或血清中通常測不到干擾素,但被病毒感染啟動免疫反應後,干擾素是最早被製造分泌。

人和其他動物皆可產生干擾素,但人類疾病需要的是人體產生的干擾素,無法用其他動物分泌的干擾素治療,具有高度的種屬特異性。

干擾素在人體的含量極低,早期無適當的方法大量產製,因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干擾素得以量產製造進而能廣泛地應用於醫療。

二、干擾素類型
根據其來源和結構區分
1.Ⅰ型干擾素-α干擾素(IFN-α)由白血球產生,有抗病毒作用
                        β干擾素(IFN-β)由纖維母細胞產生,具抗病毒作用。
                        兩者結構類似,也較穩定。

2.Ⅱ型干擾素-γ干擾素(IFN-γ)由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產生,
                      具抗病毒、活化吞噬細胞、誘導MHC分子表現功能。

目前醫療用的干擾素均為人工合成,方法包括藉由刺激人類白血球細胞進行生產及純化、化學合成以及基因工程而製成的。所有干擾素中,最常使用的是IFN-α,在癌症免疫治療,獲得良好的成效。

請參閱干擾素(Interferon)-中

參考資料
1.李安凰 藥師,藥師週刊1113期。
2.褚佩瑜編著,1998年9月第一版,免疫學,藝軒圖書出版社,第五章13~15頁。
3.大紀元,香港報紙新聞,醫療保健2008/03/12(http://hk.epochtimes.com/8/3/12/78770.htm)。
4.台北榮總,內科部腫瘤科,財團法人台灣癌症臨床發展基金會 (http://www.tccf.org.tw)。
5.朱啟仁(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科醫師)健康小百科,干擾素治療慢性C肝中時電子報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Articles/interfir.htm)。
6.蔡清欽 2010/05/26,治C肝 長效干擾素併雷巴威林有效,台灣新生報(http://tw.myblog.yahoo.com/jw!qS … g–/article?mid=989)。
7.維基百科,干擾素(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9%B2%E6%93%BE%E7%B4%A0)。

There is 1 comment for this article
  1. Pingback: 專攻神經疾病的Biogen - EternalOne BioIndustry Club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3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