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真假之間:GPT-2的危險成就

真假之間:GPT-2的危險成就

真假之間:GPT-2的危險成就
撰文/陳儁翰

2019年2月,知名研究團隊OpenAI發表了簡稱為GPT-2的文本生成模型。研究團隊使用達40 GB的資料量,結果好到讓研究人員為避免惡意濫用,決定暫緩開放原始碼。2019年5月初,兩個簡化後的模型在千呼萬喚中釋出,參數量分別為1.17億與3.45億個,雖與15億參數的原始版本相比,小巫見大巫,卻也顯示出僅是增加資料量與模型複雜度,電腦便可寫出令人難辨真偽的文字內容,輕易淪為假新聞的量產工具。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機器如何聽懂我們說的話?

機器如何聽懂我們說的話?

機器如何聽懂我們說的話?
講者/李宏毅(台大電機系助理教授)|彙整/蘇建翰
整理自2018.12.16〈CASE探索系列講座第20期.機器能聽懂人說話嗎?〉

你有使用過手機的語音助理服務嗎?只要輕鬆的動動嘴巴,就能讓手機言聽計從,這背後牽涉到許多語音處理和自然語言處理的技術。讓李宏毅教授,為我們說明如何才能讓機器聽懂人說話,一探背後工程的奧秘之處。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機器是否已經達到人類的境界?

機器是否已經達到人類的境界?

機器是否已經達到人類的境界?
講者/陳信希(台大資工系教授) |彙整/楊于葳

整理自2018.11.10〈CASE探索系列講座第20期.子非人,安知人之語?—談自然語言處理〉

電腦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嗎?電腦不是人,怎麼會知道人的語言呢?我們知道「聽、說、讀、寫」是「智慧」的重要指標,今天的演講將在此範疇議題之下,討論電腦是否具有智慧,若需要這些智慧的應用,又需要哪些技術呢?陳信希老師選擇與生活層面有關係的領域,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各別的發展。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Siri「聽」見你的心

Siri「聽」見你的心

Siri「聽」見你的心
編譯/台大電機系 吳奕萱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團隊成功藉語音識別技術(speech pattern recognition),讓語音助手可以不經詢問,僅透過使用者的用字遣詞及語調,判斷對方的「沮喪指數」。從一般對話中偵測沮喪情緒的功能,有助於提早發現心理問題,進而尋求醫療協助。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自然語言處理「十項全能」挑戰

自然語言處理「十項全能」挑戰

自然語言處理「十項全能」挑戰
編譯/臺大電機系 吳奕萱

隨著自然語言處理的發展,機器對人類語言的理解能力也為人機互動開啟了新的視野。我們可以請Amazon語音助理Alexa把室內燈光調到百分之七十五的亮度,也可以請Google語音助理Duplex幫忙預約餐廳座位。然而機器是否「真正」理解語言中錯綜複雜的含意呢?自然語言處理「十項全能」的目標便是藉由情感分析、問答等能力的提升,增進機器對語言深藏意涵的掌握。

自然語言解析與語音辨識
機器人:什麼?大聲點我聽不見!

機器人:什麼?大聲點我聽不見!

機器人:什麼?大聲點我聽不見!
編譯/臺大電機系 吳奕萱

人類有個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在吵雜的環境中,分辨出哪句話是哪個人說的,並將不想關注的部份自動「消音」,降低訊息接收的錯誤率。現在,電腦也將具備這樣的能力。Google 新發表的音訊分離技術,藉由分析說話者口部動作影像與聲音特徵,辨別聲音是從誰的口中發出,進而將畫面中每個人物所說的話分離為獨立音軌。如此一來,智能助理也能在吵雜環境中,分辨出自己的使用者所下的指令。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