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應用

沿海濕地(coastal wetlands)消失後的損失代價:中美洲和美國新奧爾良市的實例

沿海濕地(coastal wetlands)消失後的損失代價:中美洲和美國新奧爾良市的實例
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水產養殖系張朴性教授/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濕地有哪些價值和功用?

2. 濕地遭破壞的原因?會有哪些負面衝擊?

2011年,台灣境內兩件濕地開發計畫引發環保團體的強烈抗議和媒體的廣泛報導:其一是開發南港202兵工廠濕地、改建為中研院生技研究園區一事;其二是計畫在彰化縣沿海濕地興建國光石化工業區。不適當開發濕地,特別是海岸濕地,表面上有短近的利益,但是從長期和整體性的角度來考量,損失更為慘重。以下是中美洲和美國新奧爾良市的實例。

圖1:從衛星圖片上可以明顯看出洪都拉斯沿太平洋海岸從1987年(圖左)到1999年(圖右)之間快速開發而帶來的景觀變化。 (圖片來源:《全球環境展望 4》, p.137)

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

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分級表裡面,發生過的最重大事變為何?

2. 比起地震,核能事件不容易分級的原因為何?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是1990年時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公布,目的是為了使傳媒和公眾更易了解核能電廠的安全問題。 INES由IA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核能機構(NEA)共同策劃, IAEA負責監察,IAEA裡面六十個會員國支持這個分級表。

圖1: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INES) 的分級概念

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體系:「深度防禦」(defense in depth)和「多重屏障」 (Multiple Barriers)

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體系:「深度防禦」(defense in depth)和「多重屏障」 (Multiple Barriers)
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吳佩學副教授/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哪些安全性顧慮是目前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設計的考量重點?

2. 安全防護設計的維持和監督需要哪些專業能力?

3. 核災發生的狀況複雜,除了核電廠的多重防護設備之外,還要注意些什麼?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媒體和公眾對於核能電廠的安全高度的關切。核能電廠運轉時,反應器內不斷進行核分裂反應,並產生放射性分裂產物。如果這些放射性物質外釋,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會污染環境。雖然沸水式反應爐的設計比車諾比電廠安全,但是遇到嚴重天災(如14公尺高的海嘯)時,是否能有效防制輻射物質污染環境?日本福島核災的類似問題也會發生在台灣的核電廠?

本文介紹核電廠的基本安全防護系統。以下的資料說明取材於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和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的說明,可以說代表支持核電的立場。反核的環保人士很可能對於這樣的說明存疑。但是核能的安全問題必須是透過理性辯論和科技知識來面對,所以本文主要是說明當今核電廠安全設計的概念,作為公民辯論的知識基礎,並不是為核電廠的安全性背書。

圖1:核能電廠深度防禦和多重屏障為安全防護系統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www.aec.gov.tw/www/service/other/files/book_19.pdf)

輻射 (Radiation): 基本分類

輻射 (Radiation): 基本分類
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吳佩學副教授/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輻射通常怎樣分類?

2. 輻射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哪些情況是有暴露於過高劑量的危險?

輻射是一種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來傳送。輻射的分類,可以依照能量高低和來源天然與否來區分(表1)。

邁向永續發展的轉變策略(Transformation Strategy for sustainability):德國WBGU非核家園環境政策的藍圖(II)

邁向永續發展的轉變策略(Transformation Strategy for sustainability):德國WBGU非核家園環境政策的藍圖(II)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一個成功有遠見的策略,必須考量在過程中所會遇到的困難與障礙。在WBGU的策略考量中,他們注意到了哪些障礙?

2. 邁向低碳社會的路徑有許多種,而目前WBGU所建議的策略有甚麼特色?為什麼?

3. 永續發展的動態圖形傳遞了哪些重要訊息?

 

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之後出版的最新報告「邁向永續發展的社會契約」(World in Transition – A Social Contract for Sustainability)中,德國「聯邦全球變遷學術諮詢委員會」(簡稱WBGU)認為邁向非核家園,低碳社會的大轉變(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應該是一個建立在瞭解、審慎和遠見(understanding, prudence and providence)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全方位的轉變。也就是說這個轉變必須帶來眾人所期望的成果,而且參與者對於目前高碳形式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所隱藏的風險有一定科學上的認知和瞭解。有了這樣的共識,當爆發危機和災難時,我們才能夠把持原則,避免一些情緒性反應或淺見短利的動作。所以提供一個適當可行的策略,無論對於實業界,決策者,科學界或是整體社會都是很重要的。

永續發展的社會契約(A Social Contract for Sustainability):德國WBGU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的藍圖(I)

永續發展的社會契約(A Social Contract for Sustainability):德國WBGU非核家園能源政策的藍圖(I)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並不是因為事情困難所以我們不敢去嘗試,通常是因為我們不敢嘗試所以事情才會變得困難」

                                                                                        羅馬哲學家賽內卡(Seneca)

思考問題:

1)從歷史事件可以學習到哪些永續發展的意義?

2)為什麼邁向低碳社會的過程是一種巨大的轉變?

3)為什麼環境能源政策的長久規劃必定是一種新的社會契約?

「只顧眼前的心態才是導致日本核災的根本原因」– 德國專家反省科技風險與能源前景 (Interview with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Chair of the WBGU)

「只顧眼前的心態才是導致日本核災的根本原因」– 德國專家反省科技風險與能源前景 (Interview with 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Chair of the WBGU)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日本核災的遠因是甚麼 ?

2. 為什麼面對風險的漠視心態可能比地震還可怕 ?

3. 核能風險和全球暖化二者之外還有其他選擇 ?

4. 轉型為再生能源必須付出那些代價 ?

5. 為什麼需要21世紀的新社會契約 ?

 

不用能源的飛行飛行(Flight)之夢

不用能源的飛行飛行(Flight)之夢
知識通訊評論第66期

全由太陽能推動,透過太陽能電池產生約九千瓦特的電能起飛。

一九○三年一個迎風的海濱,萊特兄弟駕駛了人類第一架動力飛行器完成了處女航,這是一個短距離顛簸繃跳寫下的歷史。一個多世紀之後,另一架單座飛行器「太陽動力」 (Solar Impulse)也正準備開始它創紀錄的航程,計畫環繞世界一周。

法國的核能(Nuclear Power)發電王牌

法國的核能(Nuclear Power)發電王牌
知識通訊評論第64期

二○○七年法國總統競選最高潮時,兩名總統候選人在現場直播的電視辯論中,來勢洶洶的社會黨女候選人華亞勒(Ségolène Royal),在答覆詢問時稱,法國目前的電力消耗,百分之十七來自核能發電。這與正確的答案,簡直南轅北轍,因為事實上,在法國的電力消耗中,百分之七十八是來自核能發電,見微知著,在這個與民生極為關切的問題上,特別是核能係法國的王牌科技,一個將來要承擔國家領導重任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居然模糊不清,可能是她後來總統選戰敗下陣的原因之一。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