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乳突,味蕾

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下(Taste)

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下(Tast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胡苓芝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苦味:苦味的產生除了離子外,主要是來自於動、植物及蕈類中的有機鹼分子(alkaloids)。如奎寧等苦味化學分子是經由G蛋白質耦合受體和細胞內訊息傳遞系統,促使內質網釋放鈣離子,引發味覺細胞釋放神經傳遞質,活化相連的感覺神經末稍。目前已知的苦味受體蛋白家族(T2Rs)有二~三十多種,苦味感覺的特殊之處,不但在於受體分子種類繁多,而且每個苦味味覺細胞會表現多種苦味受體。自然界有機鹼,常為具有毒性胺類分子,因此辨識苦味也是人體的防禦機制之一。

甜味:甜味主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糖類或人工甜味劑不會進入味覺細胞中,而是與細胞表面的甜味受體結合。甜味受體是一種G蛋白質耦合受體(T1R2+T1R3)在與甜味分子結合後,會活化由α、β、γ三部分組成的G蛋白質,再接著活化相鄰酵素,產生次級傳訊分子-cAMP,活化蛋白質激酶A(protein kinase A),開啟鈣離子通道,引起鉀離子通道蛋白質的磷酸化,造成鉀離子通道關閉,最後引發味覺細胞去極化,刺激相鄰的感覺神經末稍。

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上(Taste)

味覺產生的分子機制上(Taste)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生物科胡苓芝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人體的味覺感受器為味蕾,味蕾主要位在舌頭黏膜的輪廓狀乳突(多分佈於舌根)、葉狀乳突(分布於舌側的皺摺)和蕈狀乳突(多分布於舌尖和舌側) (圖1),其它如會厭、軟顎和咽部等處也有味覺細胞分佈。味蕾由基底細胞、支持細胞和味覺細胞(gustatory cells)組成,每一個味覺細胞尖端具有微絨毛突出於味孔,另一端則與第VII、IX和X對腦神經的感覺神經纖維相接。

a.味蕾內的味覺細胞。
b.位於輪廓狀乳突(上)、葉狀乳突(中)和蕈狀乳突(下)表面的味蕾。
c.舌頭表面不同區域的乳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