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單位制

導出單位

導出單位 (Derived Unit)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周文鴻

在國際單位制 (SI unit) 中有七種基本單位:長度單位(公尺 m)、質量單位(公斤 kg)、時間單位(秒 s)、電流單位(安培 A)、溫度單位(克爾文 K)、數量單位(莫耳 mol)以及亮度單位(燭光 cd),對應著七種物理量(可參考科學Online上《基本量》一文)。其餘的物理量都可由這七種基本物理量推導出來,而他們對應的單位稱作導出單位。

基本量

基本量 (Fundamental Quantity)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 蔡雨錡

當我們想要表達一個物體的物理性質的時候,會使用量度單位來當表示該特性(物理量)的大小程度。量度單位不統一,在交換資料或是溝通上會有諸多不便,在歷史上就曾有機組人員將英制跟公制單位搞混而造成飛機墜毀的意外事件。

莫耳和公斤單位的重新定義

莫耳和公斤單位的重新定義

莫耳和公斤單位的重新定義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所博士生黃郁崴 編譯/國立臺灣大學化學博士林雅凡 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化學與工程新聞(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CEN) 2014, 92(34), 25

單位是將物質標準量化的表示法。國際單位制(SI)是最普遍採用的標準度量衡單位系統,該體制是在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時期科學家們所發展起來的單位制度。首先,國際單位制將質量、長度、時間、電流、溫度、物質量、發光強度,此七個物理量的單位定義為公斤$$(kg)$$、公尺$$(m)$$、秒$$(s)$$、安培$$(A)$$、克耳文$$(K)$$、莫耳$$(mol)$$、燭光$$(cd)$$七個基本單位。然而,原有的制度將可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