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活動

腦神經的無用之用

腦神經的無用之用
知識通訊評論第120

神經科學近年的主流思維是探索人類某些工作與腦部某些活動的關聯性但是腦部即使在不工作的休息狀態也保持著一定活動的事實不但挑戰了工作與腦部活動關聯的主流思維也深刻顯現出人類腦部機制的複雜性

對於自願參加實驗者來說,腦部掃描實驗並不是件輕鬆的差事。研究人員通常會要求受測者要做點什麼事情;比方說解數學題、尋找記憶中看過的臉孔或是想著最喜歡的政治領袖,同時觀察他們做這些事情時的腦部反應。

休息狀態大腦活動,可以整合從正常活動中累積的記憶或吸收的資訊。

但過去幾年間,有些研究人員已開始認為無須全然遵循此種研究標準程序。雖然受測者仍要躺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器中,但研究人員會要求受測者試著放空心思,目的是要看看大腦閒置時,會發生什麼狀況。結果卻是,有很多事情發生。

大腦中有些迴路必須一直保持活動狀態,因為他們控制著人體的自律功能,像是呼吸及心跳等。但在人類思索伙食採買清單、重新處理對話及只是做白日夢時,大腦的其他大部分區域仍持續工作。大腦如此活動型態,一般稱之為休息狀態,神經科學家已經找到證據,顯示在此狀態下和從事活動狀態下的腦部神經網路,看起來非常相似。

如果有任何指標可以衡量休息狀態中腦部使用能量的數量,就可突顯出休息狀態活動的重要性。在休息狀態中腦部的血流量,比在腦部從事活動實驗中,通常只少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研究休息狀態的大腦應有助於找出積極活動的大腦是如何運作。研究休息狀態神經網路,有利於比對出大腦的內在連結,例如解讀大腦不同區域之間,那些區域常有互相對話的情形,人類罹患疾病時,這些對話模式又會有何種差異。

但是所有大腦的活動究竟為何產生?若要神經科學家,即使是專門研究休息狀態的神經科學家回答這個問題,他們之中許多人的反應,會是搖頭嘆息或聳肩表達不知道答案。加拿大蒙特婁市麥吉爾大學腦部影像專家舒繆爾(Amir Shmuel)表示,「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我們還在初始階段,大部分的論點僅只是假說」。休息狀態大腦活動,可能會讓連結在大腦不用時持續運作。又或者休息狀態大腦活動,可能有助於支持大腦對未來刺激產生反應,或者是維持通常會合作完成一件工作的大腦不同區域間的連繫。休息狀態大腦活動,甚至可以整合從正常活動中累積的記憶或吸收的資訊。

史丹福大學神經科學家葛瑞休斯(Michael Greicius)指出,「對於休息狀態大腦活動的研究,各界躍躍欲試殷殷企盼,但是這方面的基礎知識卻很貧乏」。

保持活動性

依據一九九○年代中期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結果,首次結論大腦從來不會真正休息。密爾瓦基威斯康辛醫學院博士生畢斯瓦爾(Bharat Biswal) ,曾試著找出能夠鑑別及排除fMRI掃描產生背景訊號的方法,希望藉此提升對所得到訊號的解讀力。畢斯瓦爾目前在紐澤西理工學院擔任生物醫學工程師,他表示,「我們原來假設這些訊號都是雜訊。」但是他觀察受測者休息狀態接受掃描的訊號,卻顯示與平常一樣、低度波動頻率的腦波擾動。畢斯瓦爾的實驗認為那些擾動是神經元活動所造成。

在研究大腦休息狀態活動的早期,有些人認為已有了重大發現。葛瑞休斯表示,「我第一次研究這些網路時,我十分確信我們已經開始解答有關人類意識的一連串迷團,而且這是一個即時、持續進行的認知過程。但是,我很快就領悟到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後續研究顯示,在像是睡眠或麻醉等其他狀態下,活動的神經網路也會出現,所以這些網路活動不必然與認知過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