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電廠

核能電廠面對意外事件的幾項法寶

核能電廠面對意外事件的幾項法寶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專案研究助理賴姿妤、臺灣電力公司核能工程師洪國鈞

當核能電廠遇見地震

核能電廠發電主要利用核燃料分裂釋放出大量熱能,這些熱能將產生大量的水蒸汽,而這些高溫、高壓的水蒸汽推動蒸汽渦輪,透過電磁效應,使發電機產生電力,核能電廠因此而發電,如圖一所示。當地震來襲且強度超過一定等級時,反應爐會經由設計好的機制進行緊急停機應變,主要目標為抑制核燃料之連鎖反應並確保反應爐之冷卻。連鎖反應之抑制是藉由將控制棒(對中子具有強吸收力的材料,如碳化硼)插入反應爐中達成,此時,核燃料雖然停止連鎖反應,但燃料核分裂所產生的放射性同位素仍會繼續衰變並累積熱能,此時就需藉助各種移除熱能的安全系統來維持爐心的冷卻。

b1

圖一核電廠發電原理(壓水式反應爐)【1】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NuclearPowerPlant.gif)

核電廠地震時有那些急停系統會運作?

核電廠建立時,電廠專家會將核電廠遭受地震時所可能發生的事故列於終期安全報告(Final Safety Analysis Report,FSAR)中,例如:電廠喪失來自廠外電力的狀況(稱為電廠全黑事件,Station Blackout (SBO))、電廠發生管路漏水的狀況(稱為喪失冷卻水事件,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LOCA))…等等,並分析需要維持安全停機條件所需的系統或設備,這些維持安全停機、保護爐心不致損害的系統組成了「成功路徑」。以核一廠為例,強震發生後,電廠中之安全成功路徑需要在72小時內建立並維持穩定停機;其中,安全成功路徑主要由電廠內四大項安全系統組成,包含有反應度控制系統、反應器冷卻系統(壓力控制)、反應器冷卻系統(水位控制)與餘熱移除系統,其安全功能流程圖如圖二所示。

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體系:「深度防禦」(defense in depth)和「多重屏障」 (Multiple Barriers)

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體系:「深度防禦」(defense in depth)和「多重屏障」 (Multiple Barriers)
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吳佩學副教授/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哪些安全性顧慮是目前核能電廠的安全防護設計的考量重點?

2. 安全防護設計的維持和監督需要哪些專業能力?

3. 核災發生的狀況複雜,除了核電廠的多重防護設備之外,還要注意些什麼?

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引發全球媒體和公眾對於核能電廠的安全高度的關切。核能電廠運轉時,反應器內不斷進行核分裂反應,並產生放射性分裂產物。如果這些放射性物質外釋,如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就會污染環境。雖然沸水式反應爐的設計比車諾比電廠安全,但是遇到嚴重天災(如14公尺高的海嘯)時,是否能有效防制輻射物質污染環境?日本福島核災的類似問題也會發生在台灣的核電廠?

本文介紹核電廠的基本安全防護系統。以下的資料說明取材於中華民國核能學會和World Nuclear Association的說明,可以說代表支持核電的立場。反核的環保人士很可能對於這樣的說明存疑。但是核能的安全問題必須是透過理性辯論和科技知識來面對,所以本文主要是說明當今核電廠安全設計的概念,作為公民辯論的知識基礎,並不是為核電廠的安全性背書。

圖1:核能電廠深度防禦和多重屏障為安全防護系統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www.aec.gov.tw/www/service/other/files/book_1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