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泉生態系,龜山島,硫化氫

台灣龜山島的熱泉生態系(Hydrothermal Vent Ecosystems)

台灣龜山島的熱泉生態系(Hydrothermal Vent Ecosystems)
高雄市高雄女中生物科蔡佩珊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台灣龜山島海域有許多淺海熱泉(shallow-water hydrothermal vents)噴口,隨時會噴出高溫硫磺煙柱和有毒火山氣體,出口溫度高達攝氏六十五度至一百一十六度,強酸高熱的毒性環境讓眾多生物避而遠之。但烏龜怪方蟹(硫磺怪方蟹, Xenograpsus testudinatus)卻能大規模地聚集在噴口裂縫中,為當地唯一肉眼可見的生物,在長五百公尺、寬兩百公尺範圍內,估計數量在一仟萬隻以上。

”怪方蟹”最早在1975年於日本小笠原群島新冒出的火山島海域發現,棲地在淺海噴發熱泉附近、水深十公尺至一百公尺處,背殼略成方形,經生物科學家分類為短尾亞目、方蟹科、怪方蟹屬,1997年正式發表為世界新種”Xenograpsus novaeinsularis”。1999年台灣和新加坡學者在龜山島海域發現類似日本小笠原群島的怪方蟹,並在2000年正式發表為世界新種,因發現地點在龜山島,遂命名為烏龜怪方蟹,為不可食用的有毒螃蟹。

在有如沙漠般的熱泉噴口,烏龜怪方蟹究竟如何攝取食物維生呢?在潛海熱泉區進行研究困難重重,除了高溫、混濁之外,噴泉口不時噴發冒泡,在此區域潛水充滿「魔音傳腦」。在一番努力之下,鄭明修教授和新加坡學者發現,屢屢噴發的劇毒煙柱正是烏龜怪方蟹用來打獵的槍砲。當海水處在平潮的靜滯狀態,硫磺煙柱直接向上噴發,就像砲彈般立刻殺死該區域的浮游動物,這些屍體組成的白色團塊,有如海洋飄雪般落在海床,烏龜怪方蟹便成千上萬地從裂縫中衝到海床上瘋狂進食,直到海流轉強、雪團飄逝後才紛紛返回裂縫巢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