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

薛丁格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odinger

薛丁格 Erwin Rudolf Josef Alexander Schrodinger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研究所許嘉榕研究生/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薛丁格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1933年和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為量子物理學之父。

薛丁格(1887 – 1961)出生在奧地利維也納,在維也納大學學習物理與數學並在1910年取得博士學位。薛丁格在蘇黎世大學他所擔任的理論物理學的教授以前曾由愛因斯坦和勞恩擔任過。在這裡他提出了著名的薛丁格方程式,創立了波動力學學說用以來描述量子力學。

除了量子力學之外,1944年著有「生命是什麼?」(What is Life?)。發現DNA雙螺旋的瓦森(James D. Watson)與克里克 (Francis Crick)表示受薛丁格影響頗深。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的貓 (Schrödinger’s Cat)
國立臺中女子高級中學物理科陳正昇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吳仲卿教授責任編輯

薛丁格的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所提出的一個想像實驗,薛丁格想出這個實驗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凸顯量子力學在巨觀條件下的不完備性。它充分展現了當哥本哈根的詮釋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物體會產生怎樣的問題。在這個想像實驗中,貓的狀態可能是生也可能是死取決在一個更早的隨機事件。為了發展這個實驗,薛丁格提出了一個所謂糾纏態(entanglement)的概念。

薛丁格發展出這個想像實驗是想要作為EPR論文(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於1935年為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完備性而提出的一篇文章的延伸討論。EPR論文凸顯出量子狀態的可疊加本質。簡言之,所謂的量子疊加指的就是一個系統所有可能狀態的組合,譬如一個次原子粒子的所有可能出現的位置。哥本哈根的詮釋主張只有在一次測量之後,這個疊加狀態才會遢縮為一個確定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