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女科學家

化學傳記: 1903、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居禮夫人(Marie Curie)(二)

化學傳記: 1903、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居禮夫人(Marie Curie)(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三年級李冠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不凡的兩次諾貝爾獎殊榮 居禮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

因此,在1898年,居禮夫婦大膽假定在含有瀝青鈾礦石中必定含有某種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遠遠大於鈾的放射性,而當居禮先生認為妻子將有大發現時,也顧不得手邊的晶體研究,和她一起著手努力這一新未知元素,首先,他們先使用普通的元素分析將組成瀝青鈾礦的各種物質分開,並測量已分開的各部分物質放射性,居禮夫婦深知,這種新元素並不會在礦石裡有非常大的含量,可能最多不超過百分之一或更少,所以重複的濃縮是必要的,而隨著分離持續的進行,放射性的強度越增,他們發現,其放射性主要集中於兩種不同的化學成分,終於,1898年七月他們宣佈釙(Polonium)的發現,緊接著12月,宣佈了鐳(Radium)的發現。

化學傳記: 1903、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居禮夫人(Marie Curie)(一)

化學傳記: 1903、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居禮夫人(Marie Curie)(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三年級李冠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不凡的兩次諾貝爾獎殊榮 居禮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

居禮夫人原名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a Skłodowska-Curie),常被稱作瑪麗•居禮。1867年於波蘭的華沙出生,而當時這個區域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不僅強制當地人學習俄語,且學校也只能教授當局認可的課程,當時才十歲的瑪莉離家至私立的住宿學校上學,在當時反俄且愛國的老師教導下,瑪麗有機會接觸波蘭文的教材,當然,在強勢的俄國控制下,此舉是絕對禁止的,且俄國會不時派人來檢視孩童的狀況,而每當瑪麗被抽問時,卻又能完整無誤的回答,可見當時瑪麗的能耐。

霍奇金 一個不同凡響的女科學家

霍奇金 一個不同凡響的女科學家
知識通訊評論第93期

皇家學會今年發行霍奇金的郵票

今年五月是一九六四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霍奇金的百歲冥誕,走過女性在就學與從事科學研究困難重重的年代,她不僅在晶體化學方面做出非凡成就,也是一個母親以及致力於世界和平的代表人物。

一九六四年,霍奇金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她的女性身份備受關注。她是史上第五位,也是英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居禮夫人曾獲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各一次,另外幾位女性得主則是居禮夫人的女兒艾琳‧居禮(Irène Curie)、生化學家科里(Gerty Cori)和物理學家格佩特梅爾(Maria Goeppert-Mayer),而且這四位也都與科學家結褵。英國的《觀察家報》不無驚訝地報導,霍奇金看似一位可愛的家庭主婦,卻以「一般家庭主婦完全無法想像之解析化學晶體結構技術贏得諾貝爾獎」。當時霍奇金是英國牛津大學皇家學會沃爾夫森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