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 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 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 (RBMK)
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吳佩學副教授/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車諾比核能電廠反應爐的設計上的缺陷為何?

車諾比核事故中的核反應爐是壓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俄語縮寫為RBMK,意思是「大功率管式反應爐」)。這是蘇聯建造的用於核電站的石墨慢化沸水反應爐。此技術於20世紀50年代發明,現在已被認為過時且有嚴重的缺陷,但是一直到2010年,俄羅斯境內仍有至少11台RBMK反應爐在運行,只是並沒有再新建此類型反應爐的計劃,車諾比核事故之後國際社會也持續施壓,要求俄羅斯當局關閉剩餘的那些RBMK反應爐。

圖1:RBMK反應爐構造示意圖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RBMK)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造成的健康傷害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造成的健康傷害
大葉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吳佩學副教授/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為什麼車諾比核災發生20多年後,國際間對於造成傷害的評估還沒有共識?

2. 德國社會用哪些方式來處理災變後的恐慌?

圖1:TORCH報告中提出的銫-137輻射污染分佈圖。這是1995-98之間歐盟和歐盟會員國在歐洲各地進行量測的結果。單位是(kbq/m2, Ci/km2) 。 (圖片來源:《TORCH報告》, p. 32)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發生至今已經滿25年了,但是這個災變到底造成多少損失?目前對於傷亡的估計並沒有一致的共識。缺乏共識的原因主要是:1)導致災變發生主要是人為的錯失,牽涉到複雜的政治社會因素。災變當下蘇聯當局刻意隱瞞或模糊事件的嚴重性,也缺乏公開透明的數據資料。2)1991年蘇聯瓦解後,災情最嚴重的三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至今)仍然缺乏賢能清廉的政治運作,官方提供的資料的可信度缺乏民間團體的檢證。3)災變損失涉及經濟生產的變動,人口強制遷移,輻射的長期後遺症,社會心理的創痛等,許多效應是不容易有客觀量化的測量準則。

面對這三方面的困難,必須透過跨國合作(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組織,以及專家社群的共同參與)才有能力對車諾比災變提出比較有公信力的評估報告。一直到核災發生20年後出現的國際合作的報告仍然有許多爭議點。以下簡介其中2份重要報告。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對社會文化的衝擊:以德國為例

車諾比核電廠事故對社會文化的衝擊:以德國為例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車諾比核災除了有形的衝擊之外,還有哪些無形的影響?

2. 德國社會用哪些方式來處理災變後的恐慌?

圖1:2003年車諾比核電廠附近Prypiat市的教室, 整座城市災變後居民緊急撤離成為廢成。(攝影:Rüdiger Lubrucht)

1986年車諾比核災除了輻射落塵導致短期和長期的生理傷害,經濟上的損失,也在國際社會間造成社會心理和政治體制上重大的衝擊。以德國社會為例,車諾比核災引發廣泛對核能安全的戒慎警覺態度,出現了「風險社會」的名詞和討論,也因此成立聯邦環境部來應付環境問題的挑戰。文化媒體界則呈現了科學數字無法傳達的,直接和間接受害者的驚恐和創痛。2011年在日本福島核災之後3個月內,德國朝野政黨在廣大民意支持之下,一致支持2022年前境內核能電廠全部除役的決定。這股廢核的決心和行動的起始點,就是25年前車諾比事故的震撼經歷。

【知識快訊】全球最新科學知識消息2011年5月號

【知識快訊】全球最新科學知識消息2011年5月號
知識通訊評論第103期
 

人類大腦地圖問世

四月十二日,由微軟共同創辦人艾倫(Paul Allen)所資助的人類大腦基因與解剖學對照圖,正式公開。繼二○○六年小鼠腦圖與二○○八年的小鼠脊椎神經圖譜解碼以後, 華盛頓西雅圖的艾倫腦科學研究中心耗資五千五百萬美元,利用兩位捐贈者的大體,獲得一億個資料點,成功地將人類大腦中一千個位置的基因表現與生化活性對應在腦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