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演化

過渡化石(上)

過渡化石(上)(Transitional fossils I)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 林明慶

達爾文在西元 1859 年發表了《物種原始》一書。雖然化石是他用來支持生物會隨時間發生演變(演化)的證據之一,但當時人們對化石和地質學的認知有限,一般人認為,那些看起來不似現生物種的化石不過是聖經中所提到的大洪水過後淹死的生物(如恐龍),和現生物種(如鳥)並沒有親緣關係,演化論仍飽受質疑。而且,人們認為若要說兩個型態迴異的物種有親緣關係,那麼同時具有兩物種型態的物種應該存在。這類化石稱為過渡化石 (transitional fossils),它同時兼具兩物種的型態特徵,可佐證兩者具有親緣關係。由於當時並無這種物種的化石存在,因此被稱為「缺失的一環」(missing links)。兩年後(1861 年),在德國索倫霍芬 (Solnhofen) 的採石場發現了一具型態介於鳥與恐龍之間的物種化石,稱為始祖鳥 (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引起學術界熱烈的思辯:它的過渡型態是不是證明了物種會隨時間發生演變,古代物種能夠演化成現代物種,支持了演化論?後來,越來越多的過渡化石被發掘,使物種演化的證據逐漸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