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aday

電學

電學(Electricity)
國立臺灣大學電信所電波組碩士生 林庭毅

人類在演進的各個時期,學會掌握使用不同的工具創造文明,如果可以簡單的分劃出三個時期,那麼第一個應該是學會用火熟食的技巧,第二個是大型工具蓬勃發展的工業革命,第三個就是掌握了應用電磁現象的方法。

化學傳記:法拉第不為人知的一面(一):時至今日為何重提法拉第?

化學傳記:法拉第不為人知的一面(一):時至今日為何重提法拉第?

化學傳記:法拉第不為人知的一面(一):時至今日為何重提法拉第?
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神奈川大學名譽教授 竹内敬人 撰文/
東京大學理學博士 黃郁珊 編譯/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 陳竹亭 責任編輯

66501_p1

麥可・法拉第(1791-1867)

法拉第的知名度

只要是《化學》雜誌的讀者不可能不知道法拉第(註1)的大名。法拉第的「電解定律」和「電磁感應」分別是日本高中化學和高中物理課程的重要內容。事實上,高中教科書中除了法拉第幾乎找不到其他科學家除了年表以外,能在物理和化學兩門課中都有詳細地介紹,而且是以重要定律和定理發現者的身分,在這兩門基礎課程中登場的科學家。

法拉第電解定律

法拉第電解定律 (Faraday’s Laws of Electrolysis)
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黃俊誠博士/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藹然博士責任編輯

英國科學家法拉第 (Michael Feraday, 1791-1867)是十九世紀電磁學與電化學領域中的偉大開拓者。1832年時科學界出現「電」的本質是否會隨生成方法而異之疑惑,但法拉第深信電的本質不變,並與書威爾(W. Shewell, 1794-1866)在1833年合作研究電流引起的化學效應。

從1833年所進行電解電池實驗中,法拉第意識到因電解所產生物質的量與通過的電流量之間存在著正比關係。他設計了一種測量電流的儀器,根據電解過程中釋放的氣體體積來衡量流過的電流量,也就是後來的伏特計(Voltmeter)。他用這種儀器量度了電解過程中每產生1克氫氣所通過的電量與在電解槽中所沉積出的各種物質量的關係,最後歸納整理出現今我們所看到法拉第電解定律。簡述如下:

法拉第第一電解定律:

電解過程中,於電極所游離出之物質的質量與通過電解質之電量成正比。其電量是指電荷(electrical charge)而不是電流(electrical charge),特別以庫倫(coulomb)作為測量的單位。

1821年9月4日和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和電磁學

1821年9月4日和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和電磁學 (Electromagnetics)
高瞻計畫特約編譯蕭如珀、臺灣大學物理系楊信男 編譯/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陳竹亭教授 責任編輯

在電磁學方面對人類貢獻極大的英國科學家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於 1791 年 9 月 22 日出生,父親是倫敦地區現在稱為象堡地方的鐵匠,小時家境清寒。法拉第就讀小學時曾學習閱讀、寫作和數學等基本課程,之後,他就未曾再接受更高等的正式教育。14 歲時,他到裝訂書商處當學徒,七年的學徒生涯讓他對科學產生了興趣,尤其在化學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