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與癌症的治療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與癌症的治療
台北市立成功高級中學生物科張春梅老師/國立台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是一種能偏好感染並溶蝕腫瘤細胞的病毒。溶瘤病毒只針對腫瘤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組織的特性顯然可應用於癌症的治療,目前已經發展了幾種類型的溶瘤病毒療法(oncolytic virotherapeutics),包括直接以溶瘤病毒破壞癌細胞,或者修飾病毒做為專一性載體,將表現抗癌蛋白的基因攜入癌細胞中。

目前已經發展下列幾種類型的溶瘤病毒: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下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下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生物科郭美貞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泰國積極研發活性減毒登革熱疫苗,並授權法國巴斯德藥廠進行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在泰國進行的劑量與注射處方調整試驗,結果顯示有九成受試者可獲得對抗四種型別登革熱病毒的保護力。

但目前試驗中的疫苗發生的問題包括了
(1)副作用:單一型別疫苗的副作用很輕微,但能夠預防四種型別的疫苗常發生較嚴重的副作用。
(2)競爭性干擾現象:不同型別病毒的抗體產生速度不同,出現競爭性干擾現象,使產生的抗體以第三型登革熱為主。

在台灣也有相當多的學者專家積極參與疫苗研發,高雄榮總醫師黃永豐等人的研究,是利用非結構性病毒蛋白,以基因工程方式製造疫苗,但仍未進入人體試驗階段。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中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中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生物科郭美貞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細胞素是發炎反應的重要訊號分子,可調控多種白血球的活化;白血球表面具有細胞素受體,藉由受體與細胞素的結合,獲得發動攻擊訊號。

若巨噬細胞沒有成功吞噬登革病毒,病毒便會與巨噬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並誘發巨噬細胞分泌過量的細胞素,引起嚴重發炎反應,導致登革出血熱(Dengue Hemorrhagic Fever)與登革熱休克症候群(Dengue Shock Syndrome),其致死率可高達四至五成,這也是登革熱之所以危險的原因。

目前還沒有登革熱的特效藥及疫苗,對於登革熱伴隨的出血及休克,只能提供水份及電解質,以維持患者生命。不過,最近由陽明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謝世良領導的研究團隊,提出一種新的抗病毒策略,為成功治療登革熱併發症帶來一線希望。

研究團隊發現,登革病毒會和巨噬細胞的CLEC5A受體結合,刺激巨噬細胞分泌大量細胞素,因此研究人員利用CLEC5A的拮抗性抗體及阻擾性RNA,成功阻斷CLEC5A受體與登革病毒結合,有效抑制登革熱病毒引發的血管及血漿滲漏,同時預防發炎反應,並保有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

未來還要透過基因工程純化出人體的CLEC5A抗體,才能發展成藥物,進行人體試驗。若真的順利研製成功,登革病毒引發的出血性登革熱將不再對人類構成威脅了。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上

登革熱病毒與疫苗 (Dengue Fever)-上
國立苗栗高級中學生物科郭美貞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登革熱(Dengue fever)的病源是由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中的登革病毒亞屬所引起,在登革病毒亞屬裡共有四型登革病毒,它們依血清抗原性的不同,分為第一、二、三、四型。登革病毒主要藉由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傳播,其中埃及斑蚊的傳染力又比白線斑蚊要強。

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的分子結構類似,形狀為球形,直徑約30 ~ 50 nm(奈米),是一種具有套膜的RNA病毒。內部是一個二十面體的核殼,外圍則是雙層套膜,此套膜含脂質,而且嵌入外套蛋白和膜蛋白。

其基因體為單股RNA,約含有一萬一千個核酸。登革病毒必須在宿主細胞質內進行複製,病毒基因體可經轉譯生成一個約含3400個胺基酸的大型蛋白,經宿主蛋白酶及病毒蛋白酶作用後可產生十個病毒蛋白。

病毒致病機轉與治療(Virus)

病毒致病機轉與治療(Virus)
南投縣草屯國民中學自然領域陳韋孜實習教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冠群助理教授責任編輯

在造成人類眾多疾病的病原體之中,病毒所造成的疾病往往是最為嚴重與廣泛性的,不管是人們所熟知的鼻咽癌、子宮頸癌、肝癌、乳癌等癌症,或是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下痢、腸套疊、愛滋病等疾病,都與病毒的感染有密切的關係。目前已知病毒感染造成疾病的因素包含,產生有毒物質干擾細胞代謝,利用病毒蛋白干擾宿主的免疫反應,甚至於改變宿主的基因表現造成癌症等。

當病毒利用飛沫、血液、飲食等方式進入到人體內,並不會造成全面性的感染,而是需要利用病毒上專一的醣蛋白尋找專一的組織細胞感染,當病毒感染細胞後,會表現三種特性的蛋白質,第一種為複製酶,用以複製病毒的基因組,這些複製酶有些是病毒自己產生的,如:小兒麻痺病毒或疱疹病毒;有些則是竊取宿主的聚合酶,如:人類乳突瘤病毒。第二種為結構蛋白,用以包裹新合成的病毒基因組,形成新的病毒顆粒。第三種為非結構蛋白,用以改變細胞的代謝作用及免疫反應,使病毒能長期生存於宿主細胞中。

病毒對人類的貢獻(Virus)

病毒對人類的貢獻(Virus)
臺北市忠孝國民中學自然領域張馨文實習老師/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陳俊宏教授責任編輯

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酵母菌在食品或是醫藥上面的貢獻很大,從啤酒、乳酸飲料,再到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或紅黴素,由微生物衍生的產品可說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抗生素自1930年代被佛萊明發現以來,主要功效在於抑制細菌生長,而常見的感冒與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因而抗生素對它們是起不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