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pots

[物理史] 荷蘭天文學家法比利薩斯 (Johannes Fabricius) 觀測到太陽黑子

荷蘭天文學家法比利薩斯觀測到太陽黑子 (Dutch astronomer Johannes Fabricius observes sunspots)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楊信男教授、蕭如珀
(譯自APS News,2015年3月)

凡爾納 (Jules Verne) 在他的古典科幻小說《從月球到地球》(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 中提及一位 17 世紀的天文學家法比利薩斯 (Johannes Fabricius)。在小說中,法比利薩斯 (Johannes Fabricius) 宣稱他曾從望遠鏡中看到居住於月球上的外星人。外星人是虛構的,但法比利薩斯卻真有其人。這位荷蘭人是最先從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的其中一位,也是最早確認黑子的人,貢獻雖小但卻很重要,因當時天文學正處於兩個競爭的太陽系模型的抉擇關頭。

太陽活動(Solar variation)與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1)─太陽黑子 (Sunspots) 與歷史紀錄

太陽活動(Solar variation)與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1)─太陽黑子 (Sunspots) 與歷史紀錄
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美國Stony Brook University王瑜君物理學博士責任編輯

思考問題:

1. 太陽活動的紀錄裡面出現哪些變化?

2. 為什麼太陽活動最近又是爭辯的焦點?

太陽活動(Solar variation)
太陽活動是太陽發射出的太陽輻射在總量上的變化。太陽輻射有週期性的變化,主要是11年的太陽週期(或稱太陽黑子週期)(圖2),但是其中還非週期的波動。在最近的數十年中,太陽活動可經由人造衛星直接觀測到;自此之前,則必須藉由一些前期的現象來作預測。近年來,氣候變遷的問題引起氣候專家對太陽活動的注意,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被稱為「太陽驅動力」(solar forcing)。 到底太陽活動在地球上造成的影響對全球暖化扮演了什麼角色?主流意見認為影響不大,但是專家之間尚無定說,仍然是爭辯中的議題。

圖1:太陽結構的圖解: 1. 核心 (Core)2. 輻射層 (Radiative zone)3. 對流層(Convective zone) 4. 光球 (Photosphere)5. 色球 (Chromosphere) 6. 日冕 (Corona) 7. 黑子 (Sunspot) 8. 米粒(Granules) 9. 日珥 (Prominence) (圖片來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S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