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認識韌性城市(上)

認識韌性城市(上)(Resilient City)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宋爾軒

永續發展自西元 1972 年由「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提出後,至今已有許多國家具體落實永續發展的理念。然而,近十年來摧毀性的災難(例如:2004 年南亞海嘯、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頻繁發生,人類在落實永續發展時,必須將環境風險也納入發展的考量,因此近幾年「韌性城市」的概念萌芽。依據 reslientcity.org 網站的定義,韌性城市在社會、經濟、技術體系及基礎建設等層面必須能夠抵抗未來衝擊及壓力,以維持相同功能、結構、系統與身分。本文將介紹韌性城市之概念及韌性城市治理的原則。

現今地球有過半數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隨著人口持續成長,都市面積也跟著擴張,雖然都市匯集了人口,因而發展出許多帶領人類進步的新觀念與技術,卻也因為人類的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衝擊,因此國際上許多組織開始提倡城市永續發展的概念,並發展永續城市所需要的技術。 

生態村概述

生態村概述 (Ecovillage)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 劉羽書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全球環境相關議題都在追求的目標,在科技進展與繁忙的都市生活中,要如何實踐永續發展是人類面臨的一大課題,「生態村(或稱生態社區)」之概念即為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其中一種良好示範。

「生態村」顧名思義為一個結合生態與社區的複合性概念,全球生態村網絡 (Global Ecovillage Network) 針對生態村 (Ecovillage) 的定義為:「生態村是透過當地居民一同參與規劃,以永續發展的理念來綜合考量生態 (ecological)、經濟 (economic)、社會 (social)、文化 (cultural) 等層面,去重整社會與自然環境之新關係5。」

實踐之方式可由社區居民透過生態設計、生態建築、永續栽培、綠色產品、替代能源及社區建築實務等各種不同層面之方式,竭力降低人類對周遭環境衝擊之生活方式,盡可能達到自給自足與永續發展之目標,圖一為蘇格蘭芬德霍恩某生態村的環保屋6,其屋頂是草坪與太陽能電池板所構成。

伏流水

伏流水 (Hyporheic Water)
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 專案計畫助理研究員蔡孟涵

什麼是「伏流水」

伏流水為流動或儲存於河道下方砂礫石層中的水源。也有學者出伏流水為河川及沼澤之底部或側部之沙礫層中所含之地下水(圖一)。

擷取

圖一 伏流水3D模型 (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高屏溪伏流水3D模型說明)

「伏流水」的重要性

臺灣在2014年面臨了十年來最嚴重的旱季,因此在2015年,政府公告了農業限水的相關事宜,當大家都在討論限水的問題時,也突顯了臺灣水資源不足的問題。

以都市代謝理論探討都市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Metabolic Theory

以都市代謝理論探討都市發展對環境的影響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Urban Metabolic Theory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許桓瑜

一般對於都市的定義是指居住在十萬人以上的地區;而「代謝作用」(Metabolism)則是由生物學領域提出,強調生物的生存及生命力的維持,必須倚靠外界各種物質與能量的進入,在體內行各種化學反應,生產生物體所需之養分與能量。A.Wolman(1965)將都市代謝的需求定義為:「為了維持某都市之居民在家、工作、遊玩等活動所需要的物質與貨物,同時包含了居住及建設所需原物料的投入」。說明了都市代謝作用的意義,在於維持都市居民所需及都市發展之延續。

近年來「永續發展」的觀念,成為在面對全球環境變遷的最高指導原則,而近年環境的變遷,從工業發展、都市發展以來,環境已漸漸無法負荷我們所製造的污染,這些外部成本造成的生態與環境損害,來自於都市對物質與原料需求的消耗增加,以及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和廢熱(如圖1)。都市擴張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使人們不得不重視,如果說生物的新陳代謝可以維護生物體的健康,那麼都市的代謝也是對我們生活環境品質的維護。

都市代謝插圖-01

圖一:都市系統之輸出、輸入圖
資料來源:Sutton and Harmom (1973)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