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tened species

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下)

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何懿洲博士生

連結: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上)

物種數量減少的原因有下列幾種:

fig2

圖二、大貓熊(圖片來源:Michel GUNTHER / WWF-Canon. https://www.flickr.com/photos/wwfint/3048095832/in/photostream/)

(一) 人類過度獵捕:如歐洲人首次到達北美時,發現有30~50億的旅人鴿(passenger pigeons),1800年商業獵捕造成數量急遽下降。在1900年,獵人在野外發現最後一隻予以射殺,被豢養的最後一隻則死於1914年,旅人鴿自此滅絕。另外,1970年代大量商業捕撈白鮑魚,在1990年族群只剩下1%,2001年白鮑魚成為第一個被美國列為瀕危物種名單之無脊椎動物。由於白鮑魚生殖時將精子與卵子釋入水中,需要相當數量,才能有效生殖。目前白鮑魚雖仍有野生的,但其數量已經少到無法進行有效的生殖,已有捕捉部分個體進行生殖並野放的計畫。

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上)

受威脅物種(Threatened species)(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何懿洲博士生

fig

圖一、IUCN紅色名錄的標示
(圖片來源: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Redlist_logo_v1223290225.gif)

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於1964年開始出版《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或稱IUCN紅色名錄,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IUCN Red List、Red Data List,圖一),是全球最完整詳細的生物物種保育狀況的名錄,希望反映物種保育的迫切性,共同著手避免物種滅絕。此名錄是根據族群下降速度、族群大小、地理分布和群族分散程度等準則,將物種分類為9個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