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階

2s 軌域的能階為何比 2p 軌域低?

2s 軌域的能階為何比 2p 軌域低? Why is the 2s orbital lower in energy than the 2p orbital?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兼任教授 邱智宏教授

高中化學教授氫原子及多電子原子的軌域能階時,總會告訴學生氫原子 $$2s$$ 和 $$2p$$ 軌域的能階相等,而在多電子原子時則 $$2s$$ 軌域的能階比 $$2p$$ 低,至於為何會有這種現象,老師通常會說這是量子力學計算的結果,以後大家就會知道了。

能階

能階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研究所李培瑋

能階:指原子內電子所能存在的量子態;即電子只能在特定能量的軌道上運動,這些具有特定能量的軌道,稱為能階。

能階的概念,最早於1913年波耳(N. Bohr) 藉由探討氫原子光譜所提出的假設,其理論補足並修正了拉塞福(E. Rutherford)原子模型的缺失。

拉塞福原子模型

拉塞福(Rutherford)透過α-粒子(氦的原子核,He2+)撞擊薄金箔紙的實驗發現:大部份α-粒子會直接穿過,但仍有極少部分會以大角度反彈。因此推論原子的結構應該是:大部份質量、正電荷集中於中心的極小區域(原子核),而原子核周圍則環繞著帶負電的電子。當然,科學家(包括拉塞福在內)都理解到此模型有著嚴重的問題。根據電磁學理論,帶電粒子做加速度運動的過程中會輻射出電磁波並因此失去能量。若電子繞著原子核做圓周運動,必會輻射出電磁波,導致電子能量漸減,繞核運動的半徑會愈來愈小,最終電子必墜毀於原子核(如圖一所示)。以氫原子為例,電子存在於氫原子的時間約為2×10-11秒,但這與原子的穩定存在不吻合。此外,拉塞福原子模型亦無法解釋原子光譜的不連續性。

受激態(Excited State)

受激態(Excited Stat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羅雅琳

根據量子理論,一個系統的能量可能是離散的,而非如古典物理所述是連續的。我們把能量是離散的這個特性稱為能量的量子化(quantization)。該系統各個離散的能量所對應的狀態稱為一個能階(energy level)。我們通常可以用一組數字(稱為量子數,quantum number)去描述一個能階。當能量被量子化後,所有的量子態除了最低量子數所對應的基態(參見「基態」條目)外,皆可稱之為受激態。如圖一 (a)所示,系統被量子化後,其各能階所對應的能量En 便是被量子數n所描述,而除了n=0的最低能量態外,其他所對應的量子態便是所謂的受激態。

圖片30

圖一、(a)量子化能階圖。在量子化的圖像下,被描述的物理量與古典的連續量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用離散的量子數n來描述之,而En是用來描述量子化後能量。藍色表示粒子由受激態放出特定能量ℏω的光子回到基態。(b)氫原子發射譜線。(作者提供)

基態 (Ground State)

基態 (Ground Stat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所羅雅琳

根據量子理論,一個系統的能量可能是離散的,而非如古典物理所述是連續的。例如著名的氫原子,其外圍繞核運動的電子之能量便是離散的。我們把能量是離散的這個特性稱為能量的量子化(quantization)。該系統各個離散的能量所對應的狀態稱為一個能階(energy level),而能量的最低值所對應的能階稱為基態。我們通常可以用一組數字(稱為量子數,quantum number)去描述一個能階。

圖片28

圖一$$~~~$$能階圖。在量子化的圖像下,被描述的物理量與古典的連續量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用離散的量子數 $$n$$ 來描述之,而 $$E_n$$ 是用來描述量子化後能量。(作者

燄色試驗(Flame Test)

燄色試驗
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化學科歐惠郡老師/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張祖辛副教授責任編輯

若以價殼層(Valence shell)的概念來看原子中的電子,則我們可以認為原子核外的電子,是被安排在能量不同的各殼層上;而每一層中可進駐的電子數目,亦並非完全相等;層與層間的能量差值,亦有其特定的大小;故不同層中的電子,所擁有的能量,其大小也非連續改變的值-或稱為不連續的〝能階〞(Energy level)。內層電子因距離帶正電荷的原子核較近,受到原子核的吸引較強,故其能量較低,欲脫離原子比較困難;外層電子受內層電子的排斥且距離原子核亦較遠,受到的吸引力較弱,擁有的能量較高,脫離原子的機會較大。因此,最外層的電子就是原子中能量最高的電子,最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參與化學反應。通常,一原子中,位於最外層的電子即是價電子(Valence electron),而價電子所在的殼層,就稱為價(殼)層。同族元素因為其價電子數目相同,故化性也相近。

焰色試驗法(flame test)

焰色試驗法(flame test)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二年級李盈萱 /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化學科周芳妃老師修改/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葉名倉教授責任編輯

焰色試驗法(flame test)是根據元素獨特的放射光譜(emission spectrum)偵測元素離子成份的方法,而金屬離子是常見樣品。簡易焰色試驗法是將待測固體或溶液放在本生燈火焰(bunsen flame)上加熱,並觀察最後的焰色。實驗中常用鉑絲、鎳鉻合金絲或一些活性較小的金屬線,做成一個小圈狀來盛載帶測樣品,而這些金屬線可以用濃鹽酸或其他強酸重複洗淨再使用。
  
鈉離子是許多化合物中常見的元素,其明亮的金黃色火焰在焰色試驗法中,會影響到其他離子焰色的顯現,所以在做實驗時,常使用鈷藍玻璃(cobalt blue glass,含有鈷離子的深藍色玻璃),來濾除鈉離子所產生的焰色,如此才可更容易的觀察到其他離子的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