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組成與結構

懸浮微粒–常被忽略的大氣成分

懸浮微粒–常被忽略的大氣成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洪逸文老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責任編輯

在討論大氣的組成成分時,「空氣懸浮微粒」常常被忽略。不是它不重要,因為它的體積雖小,卻是影響大氣降水的重要機制!被忽略的最主要原因是它停留在大氣的時間相當短暫,很快就會凝結成長受重力牽引而掉落地表。它又可稱為氣膠粒子、氣溶膠或氣膠,英文名稱為「aerosol」,意即飄浮在空氣中的微小顆粒。一般而言,粒子直徑約 0.001 至數十微米 (μm,1 μm = 10-4 cm = 106mm)之間,來源可分為自然 (natural) 與人為(anthropogenic)。自然的來源有沙塵、海鹽、野火灰燼、火山灰、花粉與孢子等;人為氣懸粒子主要來自農業與工業活動。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自然或人為排放的氣體進入大氣後,經化學作用會形成硫酸鹽、硝酸鹽微粒等,也是氣懸粒子重要來源之一。上述直接進入大氣的粒子稱為「原生氣膠」或「一次氣膠」,而在大氣中經化學反應才形成的粒子,則稱為「衍生氣膠」或「二次氣膠」。

火山噴發對大氣的影響

火山噴發對大氣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洪逸文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責任編輯
 

2010年冰島艾雅法拉(Eyjafjallajokull)火山爆發,不只癱瘓歐陸航空交通,也引起人們對「末日說」的恐懼。但是若從地球科學的觀點出發,我們倒是可以思考本次冰島火山噴發對於全球影響會有多嚴重呢?首先要取決於火山噴發的規模,如果火山噴發物得夠多,且高度夠高,在進入平流層後,很快地會隨大氣環流散布到全球,就像西風帶將火山灰擴散到大部分的歐洲。然而火山灰擴散時間越久,沉降的越多;擴散範圍愈大、濃度也會愈低。但是全球氣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要看火山噴發物的種類與高度,及後續在大氣中會進行哪些化學反應。

臭氧層(Ozonosphere)為何在那呢?

臭氧層(Ozonosphere)為何在那呢?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江豪章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責任編輯

不論是國中的自然與生活科技課本,到高中基礎地球科學課本,只要談到臭氧層(Ozonosphere),課本上都會說臭氧層位於平流層(Stratosphere)中,高度大約在 25~30公里的位置;也因為有臭氧層吸收大量紫外線(Ultraviolet),使得平流層的溫度隨著高度增加而增加,最高溫出現在平流層頂(Stratopause),但這其中有很多的現象需解釋清楚,包括為何臭氧層會出現在25公里的位置呢?以及平流層的最高溫為何不是出現在臭氧層,而是出現在平流層頂呢?

Pages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