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噴發對大氣的影響

Print Friendly

火山噴發對大氣的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地球科學科洪逸文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陳正達教授責任編輯
 

2010年冰島艾雅法拉(Eyjafjallajokull)火山爆發,不只癱瘓歐陸航空交通,也引起人們對「末日說」的恐懼。但是若從地球科學的觀點出發,我們倒是可以思考本次冰島火山噴發對於全球影響會有多嚴重呢?首先要取決於火山噴發的規模,如果火山噴發物得夠多,且高度夠高,在進入平流層後,很快地會隨大氣環流散布到全球,就像西風帶將火山灰擴散到大部分的歐洲。然而火山灰擴散時間越久,沉降的越多;擴散範圍愈大、濃度也會愈低。但是全球氣候會有什麼樣的影響,還要看火山噴發物的種類與高度,及後續在大氣中會進行哪些化學反應。

一般而言,火山噴發物除了固體的火山灰外還有各類氣體,最主要的是水氣(H20)與二氧化碳(CO2),其他較特殊的氣體有二氧化硫(SO2)、硫化氫(H2S)與氫氯酸(HCl)等。通常在數個月內,火山灰的固體粒子很快就會成為水氣或雲滴的凝結核,雲滴成長後受重力吸引,成為降水掉落出來,稱為雲內掃除(Rainout)。氫氯酸(HCl)也很快溶解在降水水滴中而掉落出來。然而反應最複雜的會是二氧化硫(SO2),因為它會受到紫外線(hν)及羥基(‧OH,元素符號旁之小黑點‧代表未配對的電子)作用變成硫酸鹽(H2SO4),而硫酸鹽(H2SO4)會因其飽和蒸汽壓較低而凝結成為氣膠(或稱懸浮微粒,aerosol)。
所以火山噴發不僅是將某些氣體送入大氣中,而這些氣體會在大氣中會轉化成懸浮微粒。從前人們一直以為這些懸浮微粒只是很細小的火山灰塵,1970年初才證實這些懸浮微粒主要由含硫氣體,如硫化氫與二氧化硫,在平流層中可轉變成微米大小的硫酸鹽類氣膠。一般而言,這些含硫氣體會以指數速率轉換成氣膠,其指數遞減時間(e-folding time)約為 35 天,而硫酸鹽氣膠也會以指數速率沉澱下來,指數遞減時間(e-folding time)大約為12-14個月。所以這些氣膠可在平流層長時間飄浮,不斷環繞地球,甚至可達數年以上,此時同緯度鄰近區域很容易見到鮮紅的落日。

然而這些氣膠對於全球氣候會有何影響呢?從能量收支的最直接觀點來看,進入平流層的大量氣膠對於太陽輻射的散射能力較吸收能力來得強,導致地球的反照率增加。以菲律賓的品那土波 (Mt. Pinatubo) 火山為例,火山爆發前後,全球的反照率從 5 年平均的 0.236 提高到 0.250,增加了近 5 個標準差。增加最多的地方有二:原來無雲的地區與原來高反照率的區域,前者可以理解,但後者意謂這些氣膠會傳送到高對流層,並與深對流雲(deep convective clouds)產生作用改變其雲微物理的特性。

一般而言,氣膠可做雲凝結核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CCN) 與冰凝結核 (ice nuclei,IN),環境中的雲和冰凝結核的增加可以改變雲的微物理特性,進而影響氣候系統。前述提到平流層中增加氣膠的濃度,會讓雲滴的平均粒徑變小,導致散射的增強,進而增加雲的反照率,這被稱為雲反照效應(Cloud Albedo Effect)或氣膠的第一種間接效應(Aerosol First Indirect Effect)。然而氣膠數目的增加,也可能導致雲生命期的增加,這被稱為雲生命期效應(Cloud Life Time Effect)或氣膠的第二種間接效應(Aerosol Srcond Indirect Effect)。這兩種效應都會使對流層冷卻。然而,在同樣的微物理機制下,高層的卷雲也會有數目增加與生命期變長的相同變化,但卷雲卻可吸收大量的地表輻射,導致平流層溫度上升。下面舉出實例說明。

20世紀有三次較大的火山噴發事件分別為墨西哥艾齊瓊(El Chichon)火山、美國聖海倫(St. Helena)火山及菲律賓品那土波 (Mt. Pinatubo) 火山。其中聖海倫的火山灰僅停留在對流層中,故 並沒有造成明顯的氣候變化,其他兩者火山噴發物均進入平流層。1982年艾齊瓊火山爆發,造成了地表在 1983年約有 0.2℃ 的降溫,但 1982~83 年正好發生一次很強的聖嬰事件,所以艾齊瓊沒有產生顯著的氣候變化。然而 1991 年的菲律賓皮那土波火山釋放出較艾齊瓊多出 2.5 倍的氣膠,地表應有超過0.7℃的降溫,但扣除聖嬰與全球暖化的影響,大約只降了0.4℃。

上述談的是對流層降溫情形,那在平流層呢?從 NOAA 衛星觀測資料發現在1979-2003年間,在距地表12-22公里的平流層有兩次突然升溫的情形,分別是在 1982-1984 年與 1991-1993 年,時間點剛好是 El Chichon 火山及Pinatubo 火山噴發後,大約經過一、二年後,平流層溫度才開始緩慢降低。這正可說明火山噴發的硫酸鹽氣膠吸收地球長波輻射所導致增溫,而後氣膠濃度逐漸降低,平流層的溫度也跟隨降低。但在 1993 年平流層的溫度降到最低,原因可能有二,首先是因地表與對流層反應較慢,地表長波輻射減少,所以導致平流層吸收到的地面輻射減少,隨後長波輻射慢慢增加,使得低平流層溫度逐漸回升。其次是平流層的臭氧因與氣膠產生異相化學作用而減少,導致吸收到的太陽輻射減少所致。

 

 

參考資料:
1.徐光蓉。1992。變動中的大氣化學。科學月刊,265期。2010年10月10日讀取。http://163.20.22.161/Science/content/1992/00010265/0009.htm
2.McCormick, M. P., L. W. Thomason, and C. R. Trepte, 1995: Atmospheric effects of the Mt. Pinatubo eruption, Nature, 373, 399–404.
3.Ramaswamy, V., M. D. Schwarzkopf, W. J. Randel, B. D. Santer, B. J. Soden, and G. L. Stenchikov , 2006: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Influ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Lower Stratospheric Cooling. Science, vol. 311, no. 5764, pp. 1138 – 1141.。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9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