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普講座

2019 AI嘉年華
AI醫療運用之倫理挑戰

AI醫療運用之倫理挑戰

AI醫療運用之倫理挑戰
講者/蔡甫昌(臺大醫院醫學研究主治醫師 )|彙整/羅崇綱
整理自2019.12.28 〈AI嘉年華.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大量的資料是訓練AI不可或缺的素材,若是品質不佳或者數量不夠都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後果。然而,資料總不可能從天而降,尤其醫療相關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這時政府跟民間團體的溝通就顯得格外重要。究竟要政府要提出何種願景,才能讓民眾相信提供資料對於整個社會和個人都是利多於弊呢?

科創講堂
數位病理:科學家+醫師+AI創意組合新契機

數位病理:科學家+醫師+AI創意組合新契機

數位病理:科學家+醫師+AI創意組合新契機
講者/張大慈(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教授)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數位病理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需要科學家、醫師和AI工程師的合作才有辦法進行。「通幽洞微」是科學家和醫師的共同特質,具有非常仔細的觀察力,能夠發現微小的事情,尤其是醫院中的病理醫師更具有這樣的特質。病理醫師負責所有臨床檢體的處理與診斷,任何外科醫師取出的組織送到病理醫師手上,病理醫師就會依據個人的經驗快速判斷切片的位置,利用顯微鏡觀察分析病灶嚴重程度,提供主治醫師病理判讀報告以研擬治療策略。

2019 AI嘉年華
用人工智慧解答法律問題

用人工智慧解答法律問題

用人工智慧解答法律問題
講者/邵軒磊(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 )|彙整/
鄭兆庭
整理自2019.12.28 〈AI嘉年華.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柔軟的心」、「好奇的腦」、「新鮮的肝」,邵軒磊老師以這三項跨領域的特質作為開場,指出跨領域運用人工智慧(下稱AI)做研究需要勇於挑戰、吸收新知以及充足的體力。邵老師的研究生涯從「中國研究」起步,近期則以AI文字探勘法繼續相關研究;近期也跨足數位人文領域以及今天的主題「法律資料分析」,後者是邵老師在其參與的「法律資料分析研究室」(Lab of Legal Analytics)進行的各種研究專案。

科創講堂
人工智慧於精準醫療之創新機會與挑戰

人工智慧於精準醫療之創新機會與挑戰

人工智慧於精準醫療之創新機會與挑戰
講者/曾新穆(國立交通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所長)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Big data、演算法和運算能力驅動人工智慧發展,最初AI發展運作方式是由專家定義知識,機器模擬專家思路解決問題,後續機器學習方法出現、應用新一代的演算法像Deep Learning、搭配高速運算GPU,才能夠達成像Alpha go的AI系統,近幾年AI醫療快速發展,很重要的關鍵就是Big data,醫療數據的整合將產生非常大的力量。

2019 AI嘉年華
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彙整/田育志|整理自2019.12.28 〈AI嘉年華.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

不論是線上購物時網頁下方自動推薦的商品,或是解鎖手機的人臉辨識,又甚至能陪伴我們的聊天機器人,AI其實早已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假設真的有那麼一天,AI通過了圖靈測試,人類再也無法輕易分辨與我們對話的是人還是機器,我們該如何與它們相處、互動?無異於人的AI又會對這個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呢?由「臺大科教中心」與「臺大人工智慧中心」共同舉辦的「2019 AI嘉年華」,在活動的最後邀請到法律、傳播、工程等各界專家學者,以「當AI成為人的那一天:未來世界的人與社會」為題深入對談。

科創講堂
人工智慧取代醫師的時代?

人工智慧取代醫師的時代?

人工智慧取代醫師的時代?
講者/唐高駿(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及醫務管理所教授)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2016年日本東京醫科學研究所利用Watson系統診斷病情惡化的血癌病人,在眾多頂尖醫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Watson利用大數據資料及病人基因,在10分鐘內給出正確的診斷。2016年《自然》刊登人透過工智慧診斷皮膚癌的精確度勝過皮膚專科醫師。醫學影像,亦開始大量使用AI技術判讀。總總AI在醫療運用成果,讓人無法漠視AI技術,對醫療產業產生反思—醫師是否將被AI取代?

科創講堂
創新科技輔具

創新科技輔具

創新科技輔具
講者/游忠煌(國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副教授)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隨著高齡社會時代來臨,長照需求是社會重要的議題,其中輔具更是協助老年人或是失能者維持正常生活的重要夥伴,游忠煌教授是機械工程出身,但從不畫地自限,持續汲取電機、資訊、醫學等各方面種知識,投入物理治療輔具研究已經近30年,所指導的研究生多為醫學背景,跨領域的團隊整合,打破窠臼、挑戰傳統,激發多元科技輔具創新思維。

科創講堂
打造你自己的虛擬杯麵!

打造你自己的虛擬杯麵!

打造你自己的虛擬杯麵!
講者/簡文山(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2025年台灣將要邁入老年化社會,AI將能夠協助醫療服務及長期照護,就像是迪士尼動畫電影大英雄天團中的醫療機器人「杯麵」,未來將會真正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成為大家的健康守護神。

科創講堂
先覺醫療(Earlier Medicine)

先覺醫療(Earlier Medicine)

先覺醫療(Earlier Medicine)
講者/李友專(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特聘教授暨院長、AIMHI台灣醫療人工智慧創新研究中心發起人)
彙整/《科學人》編輯團隊|整理自2019.06.29〈科創講堂.智慧醫療〉

AI的發展可以回溯到1960年代,當時叫做Age of Reasoning,主要應用在於如何建立電腦的邏輯推理原則;到了90年代進入Age of Representation,研究如何抽取人類的知識放進電腦裡,不過由於人類也難以清楚的表達自己知識的學習歷程,因此遇到了技術瓶頸;到了2015年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的技術出現,透過網路和大數據訓練電腦,讓AI快速崛起,當Google AlphaGo陸續打敗了南韓圍棋之神李世乭和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柯潔,雖然讓人們失去了自信,卻也意外為醫學打開了新契機。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