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

關於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下

關於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下
台中市立西苑高級中學生物科李蕙芳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 科霍於發表結核病與炭疽病病因同時,也發表了他的研究方式,此即大家所熟悉的科霍氏假說。從發表後,科學家不斷的修正其內容。1901年由美國植物病理學家Erwin F. S整理修正.所提出的科霍氏假說有以下的內容: (1)在病株罹病部位經常可以發現可能的病原菌。 (2)病原菌可被分離並在培養基中進行培養,並記錄各項特徵。 (3)純粹培養的病原菌應接種至與病株相同品種的健康植株,並產生與病株相同的病徵。 (4) 從接種的病株上以相同的分離方法應能再分離(reisolate)出病原,且其特徵與由原病株分離者應完全相同。 為什麼還稱為「假說」? 科霍氏假說的四大假說在檢驗上,因為有其限制,故稱之為假說。例如: (1)部分霍亂帶原者、傷寒瑪莉、小兒麻痺、皰疹、愛滋病、丙型肝炎等案例並無任何症狀表現,因此柯霍將第一條原則後半仍非完全正確。 (2)柯霍本身發現霍亂、結核等疾病未必能在不同個體產生相同表現。就今日之觀點,愛滋病毒無法感染CCR5 Δ32基因刪除的個體。第三條原則也同樣不盡完美。

關於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上

關於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上
台中市立西苑高級中學生物科李蕙芳實習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張永達副教授責任編輯

當寄主、病原體與環境三者都適合疾病發展的情況下,才可能造成病症的發生;而判定病原體是治療病症極為重要的步驟。但症狀可能是由很多種病原體同時造成的,到底要如何才能確定造成病症的元凶為何?柯霍氏假說(Koch’s postulates)是病理學中所認可的判斷方式,並廣泛的運用在病原體的診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