梶田隆章

[影音] 梶田隆章:「重力波偵測-The KAGRA project」講座

[影音] 梶田隆章:「重力波偵測-The KAGRA project」講座

梶田隆章:「The KAGRA project」(重力波偵測)
中央研究院國際研究生學程博士候選人黃士炘、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暨化學所副研究員章為皓 撰文

◕ 講題:「The KAGRA project」(重力波偵測)

◕ 時間:2015/12/21(一) 15:30

◕ 地點:中研院物理所大猷館演講廳

◕ 講者: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 梶田隆章教授


2015年甫出爐的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於12月21日蒞臨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的演講,介紹了日本測量重力波的前沿研究,特別是KAGRA偵測器(神樂)偵測器的建造進度與營運目標,以及加入全球重力波網路的未來規畫。

早在1916年,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一年之後,愛氏預測了重力波的存在。那麼重力波到底是什麼?或是說重力波可能是怎麼產生的?從古典電磁學出發,帶電粒子加速運動會放出電磁輻射。相同地,帶有質量的天體加速運動,會輻射出重力波。換言之,由能量或質量分布所決定的時空結構,將因著能量或質量分布的巨大擾動,產生漣漪般的波動。但是愛氏也同時也提到重力波可能太微弱,而恐怕無法觀測到,否則人類可能早從月球繞地獲知重力波的存在。

重力波的追尋,直接關乎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和人類對時空的瞭解。從1920年起,興起追尋重力波的熱潮,然而四十年過去了,結果叫人沮喪,引出了爭辯不休的正反學說[1]。1969年似乎出現了報春訊的知更鳥。Joseph Weber 教授架設了數個相距千里鋁棒,應變靈敏度能達  1015 10−15 數量級為的偵測器,首先捕捉到類似重力波的訊號。由於Weber 教授設施的靈敏度仍遠低於理論所需的靈敏度(  1022 10−22 ~  1023 10−23 )[2],加上該觀察未能再現,物理學家們並未認為他們測到了重力波。

[講座]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演講

[講座]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演講

[講座]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教授演講

Takaaki Kajita

(圖片來源:http://www.popsci.com)

2015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梶田隆章即將於12月下旬訪台訪問,並於12/21、12/22 分別於中央研究院及臺灣大學就重力波偵測及諾貝爾獎微中子震盪議題進行兩場通俗演講:”The KAGRA project”及”Atmospheric neutrino studies and neutrino oscillation”。

東京大學宇宙線研究所梶田隆章所長是日本重力波偵測實驗KAGRA的主持人,因1998 年SuperK 超級神岡實驗發現「大氣微中子效應」所顯示近乎最大的νμ−ντ 混合(亦即微中子震盪,微中子必須有質量,超越傳統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獲得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桂冠。此次應邀來台並給予兩場科普演講,將激勵引發學生與社會大眾對科學學習興趣,也將增強兩國微中子實驗的交流。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特別報導】宇宙中的變色龍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特別報導】宇宙中的變色龍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特別報導】宇宙中的變色龍
科學Online特約編譯 葉承効/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王名儒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The chameleons of space

梶田隆章(Takaaki Kajita)與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分別身為超級神岡(Super-Kamiokande)與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兩大研究團隊的核心科學家,他們發現了微中子在行進中因震盪作用而改變型態的現象,解開了微中子的謎團,並開創了全新的粒子物理研究領域。

梶田隆章於1998年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微中子的變態現象。他們藉由蒐集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層反應過後所產生的微中子,發覺微中子在由大氣層進入日本的超級神岡探測器的行進過程中會出現味的轉換。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位於加拿大的薩德伯里微中子觀測站正在進行來自太陽的微中子研究。由阿瑟•麥克唐納所帶領的研究團隊也在2001年證明微中子的味轉換。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粒子世界中的「變態」現象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粒子世界中的「變態」現象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粒子世界中的「變態」現象
科學Online特約編譯 葉承効/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王名儒責任編輯

編譯來源: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5 Press Release

12038640_10153153942924103_5561301096287396402_o (1)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頒給梶田隆章與阿瑟‧麥克唐納,得獎理由為「發現微中子震盪,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

2015年諾貝爾物理獎委員會認為日本學者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與加拿大學者阿瑟‧麥克唐納(Arthur B. McDonald)對展現微中子進行味轉換的實驗有非常關鍵的貢獻,這項粒子世界的味轉換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改變了以往相關研究的核心認知,也成為未來宇宙研究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