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秒說科學

百秒說科學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交叉分子束》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交叉分子束》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交叉分子束》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百秒說科學企劃團隊製作

2016年是李遠哲院士與赫施巴赫 (Dudley Herschbach) 獲頒諾貝爾化學獎30週年。他們研發的《交叉分子束》(Crossed Molecular Beam) 實驗技術,能夠精準的觀察基本化學反應的過程。讓科學家終於能夠透過實驗,了解粒子相撞反應時所發生的細節,例如:粒子相撞的角度跟能量的轉換。他們也因發明這項實驗技術得到了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交叉分子束這個技術,究竟是如何讓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看不見的過程呢?

百秒說科學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為什麼深海生物是紅色的?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為什麼深海生物是紅色的?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為什麼深海生物是紅色的?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百秒說科學企劃團隊製作

如果你是隻可口的小蝦子,住在幽暗深海裡,為了避免變成別人的晚餐,你的身體要是什麼顏色才能保護自己呢?

黑色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答案。的確有很多深海生物的身體是黑色的,但是真正的深海蝦卻是像煮熟的蝦子一樣紅!為什麼紅色的身體也可以保護深海蝦不被天敵看見呢?

跟著百秒說科學,一起來看看七彩的陽光和海水是如何影響深海動物們的顏色吧!

百秒說科學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什麼是魅夸克?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什麼是魅夸克?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什麼是魅夸克 (Charm Quark)?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百秒說科學企劃團隊製作

你知道是什麼組成你、我、還有所有看的到的物體嗎?

1974年丁肇中 & Richter 發現了由魅夸克組成的J/Ψ粒子。這個發現改變了我們對組成宇宙萬物的基本粒子──夸克的理解,也讓他們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百秒說科學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影音] CASE【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
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百秒說科學企劃團隊製作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全新企劃的【百秒說科學】,把你可能看都不想看、有看沒有懂、看一秒就睡著的科學,直接拍成影片講給你聽。從古早科學談到現在最新最潮的科學研究,談天談地談南談北,讓科學不再是不要問很可怕!

2015 諾貝爾物理學獎是關於微中子的研究,頒給梶田隆章 (Takaaki Kajita) 與阿瑟‧麥克唐納 (Arthur B. McDonald),得獎理由是他們發現微中子震盪,證明了微中子具有質量。

但是!微中子到底是什麼東東?【百秒說科學】來告訴你!

微中子系列共有九支影片:

第零集以生動活潑的動畫展開序幕,向觀眾介紹「微中子」這個奇妙的基本粒子, 第一集到第八集隆重邀請到臺大梁次震中心主任-陳丕燊教授來為你揭開微中子神秘面紗!其中還有梶田隆章教授來臺灣演講抽空讓 CASE 採訪的一些背後小秘辛!


【百秒說科學】 微中子系列第零集 – 微中子到底系蝦咪?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