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線

掠射角

掠射角 (Grazing Angle)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系 曾奕晴

掠射角和入射角的關係

相信大家對於入射角、法線這兩個名詞一定都不陌生,當有一道波撞上一個平面時,波前進的方向和平面法線的夾角,我們稱為入射角,以上就是入射角的定義,如圖一所示。那麼掠射角又是甚麼呢?

由問題的起源看導數的定義II

由問題的起源看導數的定義II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蘇惠玉教師

連結:由問題的起源看導數的定義I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們已經看過費馬求極值的方法了,也就是當 \(e\) 是個很微小的量時(亦即趨近於 \(0\)),讓 \(\frac{f(a+e)-f(a)}{e}\) 這個值「盡可能的逼近」\(0\)。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牛頓求切線的方法。

牛頓求切線的方法

下面的方法出現在牛頓的《曲線求積術》,撰寫於 1693 年,並於 1704 年作為《光學》一書的附錄正式發表。牛頓以求切線的策略與方法,說明他的「流數方法(即求導數的方法)」,並舉函數為 \(y=x^n\) 為例,實際演練操作他的方法。

由問題的起源看導數的定義I

由問題的起源看導數的定義I
臺北市立西松高中 蘇惠玉教師

前言

在高中的微積分教學脈絡中,一定先教授極限的觀念與函數的極限,然後在進入微分單元時,直接定義何謂導數,即多項式函數 \(f(x)\) 在點 \((a,f(a))\) 的導數為 \(f'(a)=\lim_{x\rightarrow a}\frac{f(x)-f(a)}{x-a}\),然後再說明導數的意義以及應用。

然而為何導數要這樣定義?我們在定義一個數學物件之前,通常是問題導向的,有需要,才有發明。那麼導數或是微積分來自於什麼需求?為何會導致這樣的定義形式?在這一系列的文章中,筆者試圖透過這一段數學史的發展,從問題的源頭說起,經由費馬求極值與牛頓求切線的方法,並利用問題來學習與思考,最後理解何以會以 \(f'(a)=\lim_{x\rightarrow a}\frac{f(x)-f(a)}{x-a}\) 這種形式來定義導數的必然性。